暖春的下午,普外科门诊。 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熟悉但略显焦躁的声音响起:“医生,我又来了!”原来是她,李阿姨!每年都要打3—4次交道的“老熟人”,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就是你们科的常客,得经常给我留张床!这次就诊的李阿姨跟以前来的时候明显不一样,记得她以前每次来都是捂着肚子,脸色苍白,这次明显感觉到有一丝轻松。 “李阿姨啊,好久不见了啊,您这次怎么了?” “老毛病又犯啦!” 李阿姨的老毛病是“粘连性肠梗阻”,这是数次手术以后留下的后遗症,每次发作的时候都痛得要命,用她的话说,不能活了!而这一次,显然没有那么严重。 “您这看起来不像啊,而且,上次发作好像是很久以前了吧?” “是啊是啊,听你的建议,我现在都不敢乱吃东西,上次到现在有半年多没犯了,这不是最近野菜多么,看他们做的蒸菜太香了,没忍住,吃了半碗。” “半碗?你吃了一大碗!我拦都没拦住!”李阿姨的老伴在旁边喊了起来。 李阿姨白了他一眼,继续说道,“这次没有以前疼得厉害,我怕继续加重,这不赶紧来找你们看看!” 一切都很明朗了,立即安排X线检查,所幸没有李阿姨想象中的严重,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返家前再次交代要严格控制饮食。 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基本原因分类可分为机械性、动力性、血运性、假性肠梗阻,根据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绞窄性,按梗阻部位分为高位梗阻和低位梗阻。按梗阻程度又可分为完全性、不完全性肠梗阻。 其中,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分为肠壁病变、肠管受压、肠腔堵塞。 粘连性肠梗阻又是肠管受压的一种常见原因,多为手术后、先天性或炎症后引起。 李阿姨这个肠梗阻就是“粘连性肠梗阻”,也是临床医生工作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它的临床表现可简单地概括为“痛、吐、胀、闭”。腹痛主要是阵发性的剧烈疼痛,由肠蠕动所致,可伴有肠型或肠蠕动,自觉有包块移动;早期可出现呕吐,多为反射性,呕吐食物或胃液,梗阻部位越高呕吐越早且频繁;出现腹胀,并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梗阻时排气排便停止,不完全性梗阻可有少量排气排便。 该病的诊断可通过腹部平片检查,简单便捷;但腹部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对梗阻原因和是否存在肠绞窄的判断准确性可达到80%以上。 治疗:以“解除梗阻”为首要,同时纠正生理功能紊乱,胃肠减压,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其中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 粘连性肠梗阻多数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治疗无效或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 预防: 1.少食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宜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反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少食粗纤维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忌剧烈运动; 2.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 3.便秘者应注意调节饮食、腹部按摩等方法保持大便通畅,无效者可适当口服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 4.加强自我检测,若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等不适,及时就诊。
外一科:杜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