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18012715位访问者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医院简介 医院新闻 科室介绍 设备简介 专家介绍 疾病预防 医院风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院文化  
 

饺子


发布时间:2022/2/28          阅读次数: 2752次
 
-----------------------------------------------------------------------------------------------------------------------------------------------

  饺子,在北方又称“扁食”、“窝窝”,源于张仲景发明的“祛寒娇耳汤”,最初于冬至,后也用于过年时杀猪宰羊后食用,现已不分时节,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可以说吃饺子是中国的文化习俗,很具特色,尤其是过年时候,那会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个主食。


  以前,对饺子的印象,是在记忆里、在老院子,有鞭炮、有黄狗、有此起彼伏的欢笑声、更有奶奶在的那个时候。后来,奶奶走了,一切都变的荒凉。我也慢慢长大了,不再喜欢吃饺子,甚至有点排斥,认为它很难消化,吃完会不舒服,也只会在特定的节日,如冬至、阳历年、大年三十晚上、初一早上、初五早上,需要配合吃它的时候,象征性地去进食几口。
  再后来,到现在这个年岁,三十有加,说话不再太满,也不再那么不兜底儿,对事物的感触也就不再那么刻板。所以,会时不时地去买、去做,也会跟着年长的大人们去山间地头、田野小溪边去采摘甚至是挖上一些时令的野菜,有荠菜、野菊花、鬼圪针、槐花、柳芽儿,回来再和鸡蛋做馅儿,每种味道都很特别,也都一点不亚于各种的肉馅儿。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不会盘肉馅,也总在各种素馅之间徘徊,但不知不觉间,已经没有了年少时对饺子的那种反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长,何尝不是与过去生活的一种和解?


  把记忆拉回小时候,那会儿,一年都吃不上几次肉,老人们都是自己家里喂猪,喂了一年然后卖掉去贴补家用,最后再去屠户那里买上几斤肉。那时候的肉有很厚的油,特别、特别的厚。回来后进行分割,一部分会挂起来,用于过年接待亲戚,一部分则会煮来上供,于年三十晚上、初一早上祭祀家里的祖先,祭祀完就用来做大烩菜招待亲戚。肥腻的那一部分则会被切成小块,放进锅里烧火加热炼开,再倒进一个翁罐里,平常时日里炒菜时去挖上那么一铲子,里面总会有几个被炸的特别没水分的干肉粒,那时候叫“肉ge lian”,若是吃饭被吃到,就会很开心。
  那时候对食物的追求好像没有那么多,大人都很忙,小孩子也不挑食,做什么吃什么,且都吃的很香。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对美食的追求也大不相同,所以就繁衍出了各种馅料,萝卜的、香菇的、芹菜的、茴香的等等各种大肉馅儿,牛羊肉的、三鲜的、韭菜鸡蛋、荠菜的等等各种,琳琅满目,但最受大家喜爱的还是猪肉大葱和韭菜鸡蛋。
  这两天,临近年关,倒腾冰箱时,翻出了冷冻的一些野菜——“鬼圪针”。这个东西,自小一直认为它是杂草。直到后来,结婚以后,偶然一天,婆婆说它煮水可以降血压,而且还每天喝一碗,生怕她中毒,就赶紧上网查,结果还真有那个说辞,但万不可随便停服自己的降压药,喝这个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往往大家一听说什么偏方就用,那是很害人的,每个人状况不一样,一定要小心为上。我是用它配鸡蛋,做饺子馅料的,有股草味的清香,且我不是常吃,也没中毒,还蛮喜欢。妈妈听说了,就在春天的时候摘来送给我,我把它们择干净后焯水,再捏掉水分后分装冻在冰箱里。
  这次我用了黑面粉兑白面粉和面,然后包了娘家妈妈那辈儿的“疙瘩饺子”、婆家妈妈这边的“麦穗饺子”,还有印象中的奶奶包的“窝窝”,其实也很像“元宝”,我不会操作,也没有百度,照着印象里的样子包的,她老人家做的面皮是梯形的,是整个面擀开,然后用刀滑几下,一沓沓的梯形面皮就出来了,很神奇,包的方式跟馄饨有点像,但又不一样。记忆很遥远,我也不会做那种样子的面皮,所以我是擀的圆面片包的,成品不太相像,但又有点貌似。印象里奶奶从来都是那样一种样式,妈妈从来都是圆片包疙瘩饺子,可能每个时代代表的性质不一样。我个人理解,奶奶那代人吃了很多苦,年轻时很穷困,就都包的那种类似元宝的“窝窝”,寓意来年财源滚滚;妈妈那代人的“疙瘩饺子”,调姜、蒜苗、香菜汤,冬天天冷,更像是驱寒;婆婆这边的“麦穗饺子”不调汤,则是寓意来年五谷丰登。我在这三种思想的抨击下自由发挥,面皮是有大有小,饺子也是三种形态都有。不同的文化和地域特色相互融合,但又不排斥,就像古人所云—“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这个时候,我们讨究的就不再是饺子好不好吃、好不好看,它逐渐变成了一种情。对老者、对故人、对生活、对留恋、对各种纷杂事物的一种综合情分。而不同的材料揉和在一起,是磨合、也是生活。那股韧劲儿,像是团圆,而每个饺子,也都更像是一个“家”。恍惚间,某种东西它被赋予上意义,它就不再是被我们塞进嘴巴里的单纯食物,它鲜活起来,有温度、有生命,可以逝去,但却不会消失。
  习俗被一年一年传承下来,文化也在一代代人的思想里深种,这就是我心里“饺子”的意义。马上就要农历新年了,家家户户都在除旧迎新,我们期待着大年三十晚上做饺子、祭祖先,然后一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炒上几个菜,喝上一些小酒,就着饺子,听着春节联欢晚会里的烟花爆竹声,去畅想来年……

                  彩超室:赵婧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9-2010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All Rright Reserved 豫ICP备110065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