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零食种类多样,碳酸饮料、奶茶、果汁饮料品种繁多,年轻人开始不爱吃饭,偏爱零食,不爱喝白水,偏爱饮料。同时由于手机、电脑、网络的普及,年轻人户外运动明显减少,缺乏体力活动,导致糖尿病患者逐渐趋于年轻化,也就是“甜蜜的负担”。
85后的小李,才30出头,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平时觉得挺健康,竟然查出有糖尿病。这么年轻,怎么就有糖尿病了?!
一年前,小李出现口干舌燥、多饮、多尿的情况,体重在不知不觉中减轻了15公斤。别人都是专门减肥,自己没有刻意减肥还瘦了,甚至有些窃喜。他想着自己一定是喝水多,所以多尿,进而体重下降。所以他并没有把这些问题当回事儿。

直到一个月前,他双眼视力明显下降,视物模糊,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双下肢触觉、痛觉减退,这些身体上的变化,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才来到市二院糖尿病科就诊。不查不知道,空腹测血糖17.3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3.87mmol/L,糖化12.7%,结合他的症状,王云芳医生判断他得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糖尿病科接受治疗。
刚住院时,小李还有些不能接受,自己才30出头,怎么就得了糖尿病?经过询问,得知他平时喜欢吸烟,每天要吸20支左右,并且长期饮酒,平时没事儿会和朋友约个小饭,喝个小酒……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患病的几率。王云芳告诉他年龄从来不是糖尿病的界限,同时耐心地向小李讲解与糖尿病相关的知识。
王医生根据小李的生活习惯、饮食及运动情况和具体病情,给小李量身打造了个体化的降糖方案。
小李积极配合王医生为他制订的降糖方案,症状迅速有所改善,不久后,病情好转出院。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疾病,糖尿病的年轻化,就意味着患者与糖尿病为伴的时间大大延长,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环境中,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眼睛、足等器官都会受到损害,并发症的年龄也逐渐年轻化。但是,得了糖尿病也不必过度惊慌,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王云芳医生提醒病友们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多学点。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重中之重,年轻人相对于老年人接收新知识的能力更强,网络、电视、报刊、书籍、健康教育讲座,年轻人可以更多方位的吸收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二是少吃点。所谓“病从口入”,平时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多吃粗粮、新鲜蔬菜、水果,跟奶茶、炸鸡、夜宵、烧烤说“拜拜”。
三是多动点。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对于年轻人来说,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可选择性更多:游泳、登山、骑行、徒步等等,简单、方便、能坚持的运动就是最好的运动,每天半小时,每周坚持5天。
四是放松点。工作负荷和工作压力过大的人,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很多。工作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音乐、冥想等放松身心,保持开朗、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办公室: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