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18069973位访问者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医院简介 医院新闻 科室介绍 设备简介 专家介绍 疾病预防 医院风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院新闻  
 

一片冰心在玉壶,赶考路上映初心


发布时间:2022/5/13          阅读次数: 2686次
 
-----------------------------------------------------------------------------------------------------------------------------------------------

                               一片冰心在玉壶,赶考路上映初心

    一片冰心在玉壶。
    奔跑在赶考路上的我们,以初心指明方向,用信念披荆斩棘,从医疗体制改革的平地一声春雷响,到医院管理创新举措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奋斗是唯一的答案。

                                  赶考路上,爱心基金是情怀。

    “爱心基金”创立的初衷是因为生命需要守护,尤其在最为脆弱的时刻,这需要的不仅仅是精湛医术,更是一颗共情之心,仁爱之心。 
    患者来医院看病,对自己的病情犹豫不决无非是两种原因,一是医院的医疗技术及护理服务是否值得信赖,二是医疗费用价格是否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
    很多时候,在医疗技术和医疗费用的选择上,患者彻夜未眠,难以取舍。要说谁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不想进行最好的医疗救治,那一定是假话。要说辛辛苦苦攒的血汗钱,砸在医院怎么想心就怎么疼,那一定是真话。
    医疗技术和医疗费用就像难以逾越的鸿沟,就好比古人所说的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看似不可能,实则充满无奈。 
                  
    鉴于此,济源二院找到了患者两为其难的平衡点,结合济源慈善总会设立了“爱心基金”,在患者看病难这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上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起初,济源二院把“爱心基金”的基金资助对象选为济源建档立卡贫困户,患25种重特大疾病的低保、五保患者,困境儿童,遭遇突发事件、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以及反复住院的患者等经济困难人群。发挥医疗主体资源优势,积极响应健康扶贫。
    然而,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像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二院人一直在努力探索中。基于此,“爱心基金”又迎来了第二次创新,将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小儿疝、成人疝腹股沟修补术,乳腺肿块微创手术治疗,关节置换术等17种常见病、多发病列为增设项目,为患者解除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顾虑,也为学科发展、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患者认可的口碑,爱心基金已经逐步成为医院发展的内在与支撑。建立“6+1”报销和资助模式,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倡导廉政建设,抵制医药领域不正之风。


    目前,已经有5946名患者享受到“爱心基金”的资助,这是除了医保报销以外,又进行的第二次资助,现最高资助的金额为1万元。

                                  赶考路上,护士到家是初心。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生活不能自理、高龄、空巢老人日益增多,使得很多带病生存的老年人对上门护理服务需求激增。


    鉴于此,“护士到家”的宗旨是以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居家护理服务。


    护士到家是于 2018年9月20日正式上线运行,比国家卫健委下发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提前了整整4个月的时间。
    这是寒冬腊月里发生的故事,我院外三科的护士陈园晚上进行过一次上门服务,那是一位多次下单的老病号,患者的导尿管需要更换,尿液多日未排出,十分痛苦。那天晚上8点多,患者家属多次致电陈园,请她帮忙护理患者。当时,陈园怀有身孕且下班刚到家,家中还有一个2岁多的孩子需要照顾。了解到患者的情况后,陈园毅然决定帮助患者。
    陈园说:“当时,我的孩子不想让我出门。最后,无奈之下,我的家人开车带着孩子和我一起去医院拿齐护理装备,然后驱车赶到轵城镇红土沟村,为患者消除病痛。”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情况,陈园一直观察、处理了近3小时,直到患者病情稳定后才离开。这就意味着陈园的家人和孩子在楼下默默等候了近3小时。
    陈园真诚地说:“患者有需要,作为护士能够帮助他们,我感到很欣慰。况且,提供上门护理服务能够充分体现护理人员的价值,不只是为了挣钱。” 


    平台运行4年多,共接7619单。我院陆续接待北京、山东、安徽、内蒙古等全国各地86家医疗机构到我院交流学习,64家医院复制该模式上线运行。“护士到家”案例荣获2019年全国医院擂台赛总决赛金奖。 



                                 赶考路上,胸痛中心是担当

    还记得初中课本上《愚公移山》的故事吗?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北山愚公者,年且90,面山而居。这,就是我的家乡。
    我市处于群山环绕,绝壁林立的太行山脉,山路崎岖,地形起伏。虽有70万人口,但主要分布在偏远山区,且92%是农民。


    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成为我市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我院突破重重困难,于2016年11月成功创建河南省第6家、当地首家国家胸痛中心认证的医疗单位。2019年,我院获得第二批次中国胸痛中心再认证单位。
    我市的急性胸痛患者及ACS的治疗流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患者就诊时间明显延迟;(2)诊断流程不规范;(3)部分高危ACS患者并未接受介入治疗;(4)ACS患者预后差。


    为此,我院从6个方面进行医疗创新改革。 
    制定胸痛中心工作制度。我院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将胸痛中心制度和患者救治流程装订成《胸痛中心口袋书》,全院职工包括保安、清洁工,人人熟记于心。
    横向+纵向,院前急救在山区全覆盖。横向指转运救护车具备抢救条件,配备心电图机和除颤仪。急救人员熟练掌握急性胸痛救治技能。纵向指我院与院前急救系统,基层转诊医院签署联合救治协议。建立胸痛中心微信群,目前群内有各级医院391名医生。可将患者信息实时传输到胸痛中心微信群,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
    20年如一日的急救绿色通道。“冠心病,不要怕,快到二院放支架”。20年前,我院开创了第一条全天候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绿色通道。
    数字化心电网络上下联动,快、准、稳。我院率先开通了全市心电网络会诊中心。可采集偏远山区患者的心电信息,立刻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
   “1+15+N”,全力推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对偏远山区的急性胸痛患者创建“1+15+N”服务模式,“1”指我院积极创建;“15”指与全市15家医院签订相关协议,协助基层医院创建胸痛救治单元。“N”指建立覆盖全市11个乡镇,500多个自然村的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


    如今,患者出现胸闷胸痛,乡镇卫生院医生第一时间发信息至胸痛中心微信群,通过心电网络远程会诊,开启院前急救系统转运患者。心内科医生提前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患者可在救护车上进行术前准备,绕行急诊科和CCU,直接进入导管室,行介入治疗,D-to-W时间仅为16分钟。
目前,我院介入手术突破1万例。
    从无数个我集合到我们,蕴藏着精诚团结,敢为人先。只有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才能成为引领者,探路者,示范者。星光不负赶路人,在赶考的路上,我们的健康梦终将抵达。

                                                   宣传科:陈晨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9-2010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All Rright Reserved 豫ICP备110065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