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2这十年,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多,国民健康水平、平均寿命、幸福指数显著提高。作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的医疗机构,近10年的发展极为迅速,济源二院近十年的发展便是一个缩影。二院内一科作为心血管重点专科,承载着济源人民的殷殷重托及深切期待。2009年研究生毕业来到二院,身为内一科的医务人员,与时代同奋进,紧随时代脉动,亲身经历了这10年科室的重大变迁。
科技永远是强国之本,人才是永恒的竞争力。10年间内一科医护人员从20余人发展壮大到40人,老中青接替有序,人才梯队稳步形成。10年间新进本科生6人,硕士研究生1人,目前在外规培2人,并且每年都抛出橄榄枝,希望有志于心血管内科发展的有识之士加入我们的团队。
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10年间内一科派出2名医生赴沈阳、郑州参加全国心血管介入培训,并顺利获得介入资质;先后派医生到北京、郑州进修学习心血管、呼吸重症,先后多次安排护士到郑州学习心血管相关护理技能,2022年分2批次安排多名医护人员到郑州学习体外膜肺(ECMO)插管、设备运行、护理等技能。10年间派出医生参加全国大型心血管疾病会议及省市级心血管学术会议100多场次,并在大型会议上参与汇报疑难病例10余次。我们内一科连续多年承办济源市心血管学术会议,受邀专家来自全国各地,参会人员不仅来自济源,还有来自周边城市同行。平时注重业务学习,尤其对新来人员更重视培训,有时还请心血管相关科室,如心电图室等专业人员为我们答疑解惑,2022年请强生厂家对我们进行了系统的电生理、射频消融理论培训及模拟操作。
人才培养固然重要,硬件建设同样重要。对于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救治,10年间我们新增快速血气分析仪、活化凝血时间(ACT)分析仪各1台,心衰、心肌损伤标志物快速检测仪器各1台,大型呼吸机2台、无创小呼吸机1台、床旁超滤设备1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IABP)2台、双相除颤仪4台、无线传输心电图机2台。心血管介入方面,添加全数字型心血管造影机1台,血管内超声(IVUS)、冠脉旋磨、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设备、心房颤动消融CARTO系统、体外膜肺(ECMO)各1套。硬件设备的加入,为我们的心血管急危重症的诊断、治疗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急危重症患者从中受益,生命之花愈加绚烂。



为更好突出心血管专科建设,更好服务济源人民,经全体医护人员努力,2014年内一科成为济源市重点心血管专科,2016年成为全国胸痛中心的一员,而且是济源市第一家胸痛中心,2021年顺利通过胸痛中心再次认证。2022年通过房颤中心认证。2016年成立心血管重症救治单元(CCU)。胸痛、房颤中心的认证,使济源人民的相关心血管疾病救治更加规范、合理,后续我们还要通过心衰、高血压救治中心的认证。

硬软件的配套还是不够的,毕竟融洽、默契、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团队才是紧握的拳头,患者才能看到康复的曙光。内一科医护人员相处融洽,相互包容,亲密团结如一家人,医患和谐历久弥新,患者对心血管健康的向往便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不竭的动力。也许技术、设备、药物是冰冷的,但我们的服务是有温度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心血管内科在任何一家医院都是最累的科室,急危重症较多,加班、急诊手术往往是常态,但我们的医护人员不管三冬严寒、还是炎炎夏日,随叫随到,再苦再累,从无怨言。也许朋友、家人难以理解,但我们始终如一,大家心里清楚,我们是与生命在打交道,这是严肃且崇高的职业。
有了充足的人才配备,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加上完善的专科建设及高效、团结的医护团队,10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新技术方面,尽管我们是二级医院,但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引进心血管新技术。我们有快速的心肌梗死、心衰、ACT测定仪器,可快速诊断心肌梗死、心衰,为患者尽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快速测定ACT有助于抗凝药物的应用,为介入手术的安全保驾护航。床旁超滤让心衰患者多了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多了一线生的希望。完善的心电网络,让心内科的值班医生在第一时间对院外、院内的患者做出诊断。冠脉旋磨设备的应用让很多需要开胸搭桥的患者得到微创介入干预,介入风险大大降低,避免了开胸之苦;主动脉内反搏球囊(IABP)、ECMO的应用,为心血管急危重症血管的救治、介入均提供了强大的循环、呼吸支撑;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成像(OCT)、腔内成像(ICE)技术的应用,让我们对冠脉介入的认识、疗效更上一层楼;而冠脉血流动力学分数(FFR)测定,则让冠脉介入进入到精准治疗时代。射频消融方面,从最早的二维完全过渡到三维时代,心房颤动的一站式手术、从最早的右室心尖起搏到当前潮流的左束支区域起搏,让更多患者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实惠。对于复杂的手术,除过进修学习外,我们定期邀请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西安及省内的专家、教授来进行手术演示、指导,从而让我们济源的心血管介入水平处于全省前列。
10年来,我们的门诊量从5000人次跃升至2.5万余人次,住院患者从600人次升至2300人次,科室业务收入从1000万到高峰时的4500万,增幅达350%。10年来冠脉介入术约8400余台,其中急诊手术近2000台,复杂冠脉介入手术约300余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250余台、心房颤动消融60余台、心房颤动一站式手术10台,永久性起搏器植入150余台,先天性心脏病介入50余台,下肢动静脉血栓取出术30余台,自制抓捕器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3台。

在努力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我们不忘心血管疾病防治关口前移的方针,主动联系基层、主动作为。10年来我们到乡镇卫生院行冠心病、心房颤动、心肺复苏等相关知识讲课达100余场次,到各社区行心血管科普讲座150余场次,参加乡镇卫生院、大型社区义诊50余场次。通过这些活动,济源人民的心血管知识素养大幅度提高,可以这样说:济源老百姓可以枕着二院的名字放心入眠,而我们则把老百姓的健康放在心间。
10年来我们科室及医护人员获奖无数、荣誉颇多。内一科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科室,薛瑞璐主任获得济源市首届名医,济源市学科带头人,济源市科技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副主任石小燕2020年在防控新冠疫情中忠于职守,被济源市评为妇联系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授予河南省教科文体系统“优秀医生”荣誉称号。多名护士参加省市级及本院组织的各种技能竞赛中均表现不凡,屡有斩获。
医学是枯燥的,日复一日的工作同样辛苦、乏味!但在内一科我们活得充实且快乐。繁忙之余,大家可在二院网站、官方微信上写一写人生、理想,讲一讲科室的趣闻趣事。

10年来我们内一科与二院共成长、与祖国同进步,一路走来,既有阳光明媚、艳阳高照,也有风霜雪雨、雷电交加,但我们一直步履铿锵,纵然走过了千山万水,但我们仍需跋山涉水,为了济源的父老乡亲的心血管健康,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进步无止境,成长在路上。
心内科:孙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