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21939850位访问者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医院简介 医院新闻 科室介绍 设备简介 专家介绍 疾病预防 医院风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院文化  
 

“后疫情时代”,我们要怎样?


发布时间:2022/12/27          阅读次数: 3067次
 
-----------------------------------------------------------------------------------------------------------------------------------------------

    12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十条”,除特殊场所外,不看核酸证明,不查健康码,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可以居家隔离,这标志着“后疫情时代”正徐徐拉开序幕。
    静下心感受“放开”后的这些日子,不禁的回望起在长长的抗疫隧道里走过的这三年,我们每个人的不确定感比以往更强烈,与疾病、伤痛、别离的距离拉得更近。而面对触手可及的顺利曙光,我们又该如何尽快的适应新形势、调整好状态,这对于即将走出阴影、迈入自由的我们至关重要。所以“后疫情时代”,我们要怎样? 
    理性看待政策调整,避免迷茫。
    俗话说:“世间万事万物有始就有终”,但突然出台的“新十条”如此迅疾,让习惯了长时间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们不免有些迷茫。是彻底“摆烂”“躺平”了吗?原来“静默”“封控”的意义又何在?其实,仔细研读“新十条”不难发现,新政策是“走小步不停步”,是秉持谨慎科学精神在防控经验积累基础上的循序渐进,是持续优化动态调整防疫措施的必由之路。时下,疫情仍在全国各地蔓延,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更应坚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发牢骚、不讲怪话,共同筑牢抗击疫情的人民防线。 
    全面科学认识病毒,战胜恐慌。
    我们现在看到各级的政策都在明确着“非必要不核酸”,这无疑就让不少人感到莫名的恐慌:病毒在哪里?谁是携带者?感染后症状怎样?能不能治愈?会不会有后遗症?一系列沉甸甸的问号,使得每每出门都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出汗发抖,甚至有些头痛昏沉、快要晕倒的感觉。这就让我们发现“政策放开了,竟然都不愿意出门了!”。其实,通过各类新闻、抖音等可以了解到,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恐慌。研究早已表明,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从原始毒株到德尔塔病毒,再到现在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的致病力越来越低,现在的感染者绝大多数都是无症状或轻症患者,最终也将像普通发烧感冒一样战胜病毒。这是符合传染病变化规律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科学。
正确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懈怠。
    据专家测算:第一波大规模感染率可能达到60%,最终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为此,有人想当然认为“既然‘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那干脆不戴口罩算了,‘先阳为敬’‘早阳早好’”。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现在通过朋友圈经常可以看到,发现自己“阳”了,第一件事儿就是像中了彩票一样发个朋友圈“庆祝”一下。但是我想说的是,尽管目前病毒毒性较低,感染后大部分症状较轻,但治愈后仍然存在再次感染的风险,并非一次就终身免疫。此外,特别是我们医院人员流动较大,病毒的传染性极强,迅速传播会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我们需时刻谨记,个人防护始终不能放松懈怠,尽量不要赶在第一波高峰期感染,最大程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理性准备应对物资,克服焦虑。
    最近会发现,面对当前病毒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感染的隐匿性,不少人囤物资的热情再次高涨,从“买菜等封控”变成了“买药等发烧”。一时间“洛阳纸贵”,连花清瘟胶囊、抗原检测试剂、布洛芬价格飙升,到现在线上线下更是都“抢”不到了。抢到货的美滋滋,还没买到的悲兮兮,一种莫名的焦虑感在朋友圈蔓延滋长。似乎大家都忘了,那些年囤过的板蓝根、醋、盐,事后用了好久好久。其实,咱们国家有着很强的生产、供应和保障能力,我们大可不必过度囤积,以免造成物资浪费。家庭在适量储存粮食、蔬菜之外,常备一些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和口罩、体温计等即可,不必“大费周折”。 
    练习正念接受自我,调节情绪。
    突然发现自己不舒服了,越来越觉得像“阳”了,人们难免会产生焦虑、烦躁情绪,或是感觉头痛、疲倦等身体不舒服症状,此时无需刻意回避、压抑或自责,应直面这些感受,并尝试练习“正念”来平复情绪。即便有某种情绪、想法或不适,不刻意的去评判、去介入、去解读,就当是平时的小感冒、小发烧来平常心对待就好了,吃点药、多喝水,当发现自己吃什么都发苦,甚至没有味觉的时候也不必难过,这个时候就是“放纵”自己最佳时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不必在意太多,能够不断给自身提供能量,增强抵抗力才是关键。 
    相互倾诉抱团取暖,保持乐观。
    最近大家也会看到这样的段子;“如果身边还没有一个阳人朋友,那说明你的社交能力该有多差!”“有个朋友阳了,但症状很轻,一两天就好了,大家说他的病毒品种好,都约着去接种。”“今年过节不收礼啊,收礼只收好毒株!”……的确,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更应用一种乐观开朗的态度,来面对身边越来越多的“杨(阳)过”“杨(阳)康”“李向阳”“王重阳”。中没中招无需遮掩,很多人都存在类似问题,大家反而要及时寻求援助抱团取暖,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帮助。复旦大学张文宏教授已经判定,新冠疫情正在进入“最后一程”,并最终会向季节性流行病转变。所以此时的我们,信心远比黄金更重要。 
    科学合理服用药物,杜绝盲目。
    近日,多张“新冠药品清单”在网上疯传,有所谓“新冠吃药顺序图”,有一些民间偏方,还有说“混着吃,加药量,烧退得快”。这些网传严重干扰误导了人们的判断,有的因为怕感染盲目跟风,一口气吃了好几种药,导致了不可逆的药物性肝损伤。新冠还没找上门,反倒先把自己吃进医院了,实在是太吓人了。我们普通人不懂药理知识,特别是家有老人、小孩、孕妇等特殊人群,居家治疗自己服药时,真的不能太乱来。无病,别紧张兮兮,把日子过好;有事,多喝水多睡觉,谨遵医嘱对症吃药就好。 
    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强健身心。
    世卫组织称,规律作息有助于新冠疫情期间情绪和压力的排解。我们每个人永远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和睡觉,尽量避免熬夜、晚睡,让身体各个器官得到很好的休养;应当定时吃饭,广泛摄入肉、蛋、奶以及新鲜的蔬菜、杂粮等,保证营养均衡;应当分配好工作、休息和用于爱好的时间,并坚持适量锻炼,促进白细胞循环、肺部和呼吸系统排毒、释放荷尔蒙,以提高免疫力,缓解心理压力。通过强健的身心素质来抵御新冠,哪怕是万一感染了,也能够快速痊愈和康复,降低后遗症风险。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惟愿春暖花开之时,我们相约在久违的闹市、花丛、湖畔、山顶……尽情拥抱这人世间的每一种美好。
    回望,“再见”2019年的冬天!
    期待,“再见”2019年的春天!

                                                     急诊科:刘艳丽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9-2010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All Rright Reserved 豫ICP备110065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