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济源二院发热门诊的超人们!
疫情三年,全国上下风雨同舟、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击疫情。三年来,从新冠原始毒株到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株,我们对病毒有了更多了解,掌握了更多防护知识,应对更加沉着从容。
眼下,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每个人应该继续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而在我们身后,医护迎来了又一个“艰难时刻”……但他们,始终在用心守护着每一个生命,不停歇……

12月23日凌晨2:00,济源二院发热门诊依旧灯火通明,65岁的张奶奶在老伴的搀扶下,用沙哑的嗓音跟医生描述着自己的病情:“我有点儿发烧,在家测体温38.7℃,昨天开始咳嗽、嗓子痛,浑身没劲儿,走路要倒一样。”说完,就趴在桌上了。
目前,随着疫情的逐步放开,像张奶奶这样的患者每天都有很多,发热门诊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从12月初至今,前来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较以往明显增加,每日平均达到200余人次,是以往接诊的好几倍,问诊的咨询电话也是一个接一个,多的时候一天差不多有上百个电话打过来。在如此高压、高风险的环境下,这里的医护人员虽然有一些疲惫,但从未退缩,克服重重困难,持续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竭尽全力为发热患者解决问题,有力保障发热门诊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

“患者实在太多了,一个接一个的看,根本抽不开身去吃饭。”看着诊室外一眼望不到头的就诊队伍,为了让患者能尽快就诊,叶玉霞医生选择放弃休息时间,连续工作了九个小时。
虽说发热门诊的工作既辛苦又危险,但是叶玉霞医生没有退却,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她也曾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是回头想想疫情面前,没有哪一个行业,哪一个人是容易的,自己有院领导的指导和帮助,有同事的鼓励和支持,自己没什么不行的,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共同抗疫,我们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叶玉霞说,正是这份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她一步步坚持到现在。

孩子体温的每一次细微波动,都牵动着家长们敏感的神经。凌晨的发热门诊儿童诊室依旧人头攒动。“体温量了没有?先量下!”从晚上8点开始,儿科医生杜丹丹已经连续接诊了90多位患儿,几乎没怎么停过,即使已经累得腰酸背痛,但面对患儿和一些情绪激动的家长,冷静、理性依旧是她需要保持的专业态度。

发热门诊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不少医护人员也出现感染的情况,一旦有人感染,马上增补人手接替,做到“无缝衔接”,因为发热门诊不能停,他们也不能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人数的大幅度上升,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感染人数也随着上涨,导致发热门诊的人手严重紧缺。为了缓解医护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被感染的发热门诊医生和护士在家休息三天便主动返岗继续工作。他们强忍身体的不适,在做好防护措施保护患者的前提下,用尽全身力气服务患者,坚持坚守一线岗位。
眼下,艰难的时刻仍未过去,但发热门诊全体人员的斗志却越来越旺盛,因为我们深知,发热门诊是当下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冬日萧萧,寒风凌冽,对于这座城市来说,通明的灯光、不眠的医护人员,是寒冬里最温暖的守候。面对激增的患者,济源二院发热门诊广大医护人员始终毫无怨言、坚守岗位、紧张有序地工作着,用专业和奉献诠释着医者的责任和使命,用坚守和担当展示着“二院人”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精神风貌,24小时全天候为济源地区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宣传科:张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