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很多人都会感到力不从心,做事情捉襟见肘。有人说,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但作为医护人员来讲,很难忽视一个基本事实是,年龄的增长意味着新陈代谢的变慢,身体机能的下降,很多事情正在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但岁月匆匆流逝,留给我的不仅是容颜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应对万事万物的心态转变。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的人生轨迹几乎也是这样的,青年时代立志于学习,三十岁的时候能够自立,当然这不是指我三十岁才开始立业,而更多的是指心理层面,到了三十岁左右,人生的轨迹才走得颇为自主,开始屏蔽人云亦云的声音,自发性的做出人生选择。如今迈入四十大关,更要做到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年轻的时候,总是在做加法,现在我更习惯于做减法。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熵增”,“熵”是指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熵的值越大,越无序。中年要做的,就是对抗“熵增”,开启“熵减”活动。 人到中年,很多人危机感越来越重,内心空虚和焦躁,终日因“过度”而困扰,在这种“熵增”的环境下,生活会陷入无序的混乱中,因为外在的一点小事就会点燃内心愤怒的小火苗。只有通过“做减法”才能摆脱内心淤积的状态,曾经消耗掉的能量才能恢复如初。 令我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是父亲的生病,家里的一宝突然倒下,急的我连续失眠多日。一方面是担忧父亲的身体,一方面是神经被这种紧绷的精神压力绑架,敏感疲惫。但我意识到不能就此被打倒。对抗这种状态,只有通过积极一途。我迅速过滤掉一点不重要的事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陪护家人和我热爱的工作上来。就这样,我摆脱了在熵增环境下的知觉愚钝,学会在事上练,做起事情来反而轻松了许多。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状态,疲于应付也缺乏能力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特别是一些没有计划、毫无征兆就发生的事情。在其他欲望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玩乐来满足最低级的欲望,就是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渐渐失去行动力,沦落于中年危机的漩涡里。 真正的高手,都有对抗“熵增”的底层思维。生活如果未经整理,任欲望野蛮生长,不断地熵增必将走向享乐主义的深渊。相反在熵减的情况下,生活充满了条理,作息规律,饮食健康,身体知觉敏锐,能对外在的状况及时做出反应,迅速启动应对机制。这样人会变得越来越有自信,增强内部行动与决策的能力,以平和的心态处理事情,独立思考并努力创造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脱离盲目与浮躁,不再被杂念和欲望影响,不再被浮华奢侈左右。 熵减,是由外向内,再由内向外的一场寻找内心平静的自我修行。我正是深谙其中的深意,不为外界诱惑扰乱心智,才能免于被一些无谓的事情剥夺精力,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自己热爱的事业,全身心的投入,收获精彩、丰盈的人生。
血液净化科:孙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