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对于我的人生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时间节点,十年前,位于医院七楼的外二科成为我的家,在这里我经历了血与火的磨练,在这里我度过了无数个抢救生命的不眠夜晚,在这里我经历了凤凰涅槃的十年,在这里,我将奉献到永远。 十年,一段长长的岁月,我在一个相亲相爱,彼此扶持的团队里逐渐成长。因为日常的工作极度繁忙,总感觉时间不够用。而随着医院在新技术上的不断突破,科室的手术也悄然发生了一些改变。 这十年,我亲身经历了胸外科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李庆军、陈晓博两位主任的带领及科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微创胸腔镜手术的普及、甲乳外科快速的发展、胸部外伤创伤的快速康复,静脉管路选择等多种前沿技术,让我们不仅收获充足的手术经验,更带来了对未来生活的渴望。以此技术为支点,我院胸外科迅速在济源市发展壮大起来,业务量也突飞猛进,逐渐成为济源老百姓信任的科室。 这十年,我们开展了纵隔联合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甲状腺穿刺活检、前哨淋巴结活检、肋骨骨折环抱式接骨器手术治疗、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甲状腺肿瘤热消融治疗等等。无数个突破,我们都全力以赴,勇敢超越,这是我们科室的传统,尽管每一次的突破都如履薄冰,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准确诊治、科学管理以及快速康复理念的指导下,目前已成为我们的常规手术。 甲状腺、乳腺手术为我科主流手术,甲状腺疾病男女比率约4:6,多为女性,且手术切口基本90%不能完全接受,现在我们改善手术缝合技术,手术后切口100%使用4号可吸收缝合线(头发丝般细)皮下潜行缝合,术后切口(除瘢痕体质)均可完全恢复,术后无需拆线,完美恢复。遇到小于2厘米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指南是无需手术的,但有些患者情绪紧张、焦虑异常,每个月都行甲状腺彩超检查,及其影响生活质量。为缓解此类患者的情况,我们到上级医院正规学习甲状腺消融手术,术后8小时即可出院,3-6月内肿瘤组织坏死、液化、吸收、消失。 当乳腺发现肿块了怎么办呢?良性肿瘤且排除乳头正下方均可行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术,为近年最先进的手术方式。 2018年11月,医院大力支持,给我们科室斥巨资购买进口B超机,德国微创旋切仪,从2018年11月第一例的手术至今我们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局麻下做2-3mm切口,旋切刀在床旁彩超引导直视下将乳腺肿物“吃掉”,术后半小时快速病检,8小时亦可出院,守护你的美丽与完美,医院并且给予500元爱心基金补助。 食管癌手术已经由当时的5-6个小时手术,术后3天进食,10天出院到现在2-3个小时双镜(纵膈镜+胸腔镜)联合手术,术后1天进食,1周出院,快速康复,并且术后吻合口瘘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亦明显下降。 近年来我们科开展胸腔镜下肺占位、肺大泡切除,随着肺结节系统筛查,肺恶性肿瘤的检出率逐渐升高,早期肺癌手术逐渐增多,快速康复已经成为外科的重中之重,副主任陈晓博在经过半年的胸外科专科培训后,我们科已熟练开展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术后一天即可下床活动,3天拔管,1周内出院;快速康复可以极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病痛,降低患者经济负担,节省医疗耗材,增加床位周转。 静脉通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生疏到人人熟练掌握;从每天两三针的小针到两三天的留置针再到1周-1月的CVC(颈内静脉中心置管)到1年的PICC(外周中长导管)到终生可使用(完全植入式静脉港),使得危重症、静脉化疗、老年、外科手术、浅表血管不佳等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科室在建立静脉通路这条路上走的越来越宽,越来越远。 为了更好地护理患者,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我们科护士搞起了“小发明、小创新”。2021年在医院的“五小”创新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优秀奖,也激励着科室的护士更爱动脑子,更能从患者的角度着想,能为患者解决问题。 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科室医护人员积极报名参战,并对科室防控工作严防死守,每个人默默的坚守岗位,多次参加全民及常态化核酸检测,并且保证科室工作的正常开展,他们的工作环境是最艰苦的也是最美丽的,每天迎着朝阳、披着晚霞,穿着密闭的防护服,吹着最拉风的自然风,是我们最羡慕、也是最畏惧的风景。 每一次的改变和突破都使患者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为病患争取了更多的选择,我们年轻医生也在不断成长、强大,陆续在省肿瘤医院多次进修,带回来新的理念、技术,手术技能全面提升。 过去的十年,我们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面对未来,我们仍将奋进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路上,一路向前,未来可期。
外二科:陈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