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21938359位访问者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医院简介 医院新闻 科室介绍 设备简介 专家介绍 疾病预防 医院风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院文化  
 

【我们科室这十年】记药剂科的十年变迁


发布时间:2022/12/30          阅读次数: 3067次
 
-----------------------------------------------------------------------------------------------------------------------------------------------

    一阵狂躁的秋风,吹散了笼罩在苍穹上的那片乌云。终于,在国庆长假之后,迎来个“阳光暖暖,秋风不寒”的下午。路上行人纷纷驻足在沁园桥上,抬眼望去,西边的天空一片晕染的红色,煞是好看。桥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喜迎国庆摆放的盆栽,依旧怒放着,似乎在宣告着什么。一切看起来还是那么熟悉,又那么不同。熟悉的还是沁园桥,还是济水源头,还是愚公移山发源地,不同的是生命短暂的盆栽,路上行色匆匆的人们,天边风采不一的美景。
    掐指一算,咦,指头都不够用了,上班已经十年有余了。这十年间,经历了多少场风雨,经历了多少次彩虹,经历了多少次悲欢离合,都已化作过眼云烟。而医院,还是那样,矗立在沁园桥头,默默守护着一方安康,也默默地守护着每一个她的孩子。
    说起来,我们其实没太大变化。只不过是从花信年华,变成了中年力量。乍一看,药房还是那个药房,位置没变,外观也没变,门诊还是那个大玻璃,住院还是那扇门,也都还是原来的取药窗口,这十年的光阴,似乎并没有给它留下什么痕迹。仔细品味一下,似乎又不是那回事。
    门诊药房
    当年的中药房早已和西药房实行了统一管理,人员也已经从当年的八个人,变成了如今的十人队伍,而日均的处方数量也早已经从当时最多三百余张增加到现在最高日均千余张,较前翻了将近两番。人员也已经历了青中老的更迭,当年守护着中药房的灰白老头和老太太,早已开始了颐养天年,接力的都是清一色的青壮年。而我们也已经伴随着时代的潮水,被后浪狠狠地拍打在沙滩上,成为了中年人。当年我喜欢不已的小杆秤也已退居二线,只有遇到极微量的药品时,才会请出山,毕竟谁也不会上来就出“王炸”,日常的草药称重工作早已被电子秤取代。传统的西药货架还在,只是也早已被搬离了最佳的“楼王”位置,悄无声息地退到了二间。一间的优势地位,赫然出现的,是2019年引进的碟和自动发药机。目前,它承载了我们主要的工作内容。庞大的机身内可以同时容纳上千种药品,并且能够根据实际用药习惯进行调整药品槽位数量,确保资源得到最大化最优化处理。当然,为了保证它的正常运转,我们也需要很多准备工作。日复一日的上药工作,就是新增内容之一了。定期的维保,是为了让它和我们配合更贴切。规律性“勘探”机身内部,也是减少损耗,确保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动发药机,让我们实现了从传统的人工调配处方迈向智能化,向着智能药房改造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当然,门诊药房还引进了智能拆零柜。通过绑定药品信息,确定药品位置,就可以实现刷码开柜取药的功能了。是不是有点像超市的寄存柜呢?这个功能的确很像,剩下的就是寄存柜望尘莫及了。药品信息输入时,会同时输入药品数量和有效期。我们都知道,日常药品维护最重要,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安全。而智能拆零柜就可以实现维护功能。距离有效期时间的长短,会决定界面标签的颜色。如果是失效期药品,直接显示的是灰色标签,并且刷码是不会摊开药柜的。直接将发放失效药品的风险防患于未然。
    不得不感慨科技的进步,可以让工作如此便捷。
    设备增加了,工作量增加了,人员自然也增加了。青中老的更是势不可挡,学历层次的构成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小中专、大中专,差不多都已经退休在家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大专、本科、研究生。还记得当年的职称有个药师都是很不错的了,现在呢,放眼望去,主管药师都快站不下了。学历提高了,职称提高了,人员素养和专业能力也随之提高,工作能力自然也提高了很多。
    住院药房
    说完门诊,就该说住院了。我们约摸是2014年左右开展的单剂量摆药工作内容,最开始对接的是心内科。原因很简单,心内科患者比较多,口服药使用的多,而且患者年龄偏大,口服药的用法不尽相同,很容易发生用药错误。所以,试点的就是心内科,同时,这也是形势所需。最原始人工的摆药模式很劳神劳心劳力,需要占据一个劳动力,从大批量配药开始到中午十一点半下班,十二点接班,开始摆药,快则到一点多,慢则到两三点。
    住院患者人数的变动,对工作量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基本上每个住院患者都要开具口服药,口服药的品种规格很多,单次用量范围比较大,频次不同,造成每个病人的药格里都是满满当当的,遇到特殊用法的药品,还需要另包几份。且不说其他药品,就一个美托洛尔片,单次用量可以从6.25mg跨越到50mg不等。认真审核每一个患者的处方单次用药量,就变得很重要了。而心内科的患者很多是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比较多,尤以糖尿病用药最为特殊:三餐前的,随第一口饭服的,餐后的,睡前的......搞得人眼花缭乱,欲罢不能。经常会出现上下乱串的情形。因此,每天上班,负责摆药工作的同志就必须静下心来,仔细审核医嘱的单次用量,逐一摆药,新病人启用新药杯,并逐一签名标识,特殊用法单独分包。这口服药送到楼上,护士姐妹们还需要再核对一遍,才会在用药时间发到病人手中。工作难免会偶尔出现一些小差错,对药品数量和医嘱不符的情形,都必须重新摆药,才能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与门诊同步,住院药房也与2019年引进了碟和分包机,终于,从繁冗的手工摆药变成了机器摆药,也从传统的手工艺人变成了上药人。工作内容随之调整为补充药盒。机器出药,保证了药品的准确性,同时,机器的智能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凡是标注有特殊用法的药品,一律单包包装,并随特殊的用药医嘱标明用药时间。机器分包的药品,能够在干净整洁的外包装上,清晰地印刷上药品的名称、规格、单次用量及用药时间,并对同一病人的分包药进行计数,标注的清楚明了,让人一目了然。而我们也在核对工作中,开始了女红生涯。
说完老物件,也该说一说新成员了。
    中西药房
    2019年10月,金水湾病区启用,随之成立了中西药房。作为新成员,自然有它的优势。空间更大,布局更合理,设施更先进,中央空调,室内洗手台,热水洗漱,精麻药品专用柜,冷藏药品专用柜......这些装备,有的是我们历经了多年才得到的,有的是我们至今都望尘莫及的,而它都具备了。最初的病区患者少,专业少,科室少,药房人手不足,只有两位同事连轴转值班。随着新进修医师的不断加入,新设备的不断投入,新业务的不断开展,以及医学美容科的成立和口腔科的加入,这里早已是一派生机,朝气蓬勃,中西药房的工作人员也由最初的两人增加至三人。虽然说,人员缺口还是有的,但我们相信,在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下,人员是一定会补充到位的。前景是很无限的。
    发热药房
    2020年,新冠席卷神州大地,举国上下,在新春佳节之时,笼罩着的不是欢欣与喜庆,取而代之的则是恐惧与惶恐。作为医疗的一部分,药品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响应国家政策,进行就医群众预检分诊,随之诞生的就是发热门诊,发热药房自然也顺应而生。恰逢年关,不巧又有同事因父亲急病告假,现有人员紧急部署,咬牙连轴转,将发热药房的任务硬生生抗了下来。每天晚上十二点钟,总有那么几个人,顶着夜色,踏上电瓶车,风尘仆仆地赶回家。彼时还是全民待家的时刻,戏谑地和同伴闲侃,满大街的红绿灯都不需要看,哪怕横着走也难碰见个车的。那时的发热药房,不说冬天,一场秋雨都足以冻得人想报团取暖。夏天的闷热,让人时刻都感觉身在蒸房一样。再加上里三层外三层的装备,穿脱不易,一天的喝水量就靠着吃饭时间的一杯水来维持。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生活步入正轨,逐渐有了布局更为清晰和规范的发热门诊,也有了今天这小巧却不失内涵,布局更合理更安全的发热药房。它承接了每天的发热病人用药,将发热病人和普通病人区分开来,分别接诊,最大限度上减少了疾病传播风险。别看它小,它的作用举足轻重。
最后出场的,绝对是压轴的。那就是我们的核心——药剂科。
    药剂科
    药剂科办公室已经随着前浪消失在了回忆中。随着新病房楼工程的敲定,操场上的篮球杆轰然倒地,带走了属于那一群大男孩的回忆和快乐,也带走了我这个篮球观众的生涯。随之而散的,还有充满记忆的药剂科办公室。
    犹记得,腼腆如斯,一人伫立在空旷的操场上,崭新的工作衣棱角可见,听从安排来查看液体卸货的那个手都没有地方放的女孩。她绝对想不到将来自己会在这个办公室度过这韶韶年华。那几年,可谓是药剂科的红火之日。规范化培训的临床药师三名,在科长这位主任药师的带领和监督下,将临床药学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不管是常规的国家级网站数据上报,还是省级的网站数据收集,抑或是院内数据整理,也不论是药学查房,还是院内会诊,抑或是病例点评,这里总是朝气蓬勃,干劲十足。同时,在医院的政策支持下,我们开展了“送药到家”的药学延伸服务。与偏远山区的乡镇卫生院建立合作关系,将慢性病患者常用药配送到当地卫生院,方便了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需求,减少了患者的奔波与开销。当然,药剂科不仅仅是承载了我们的成长与历练,还有我们的青春岁月与友谊。
    随着新病房楼工程的开展,药剂科那排建筑被夷为平地,操场也没有了,车棚也已化为虚无。当年总是慢悠悠来上班的青皮蛋子,如今也早已褪去青涩,开始习惯早到晚归。老阿姨们也已经退休回家,颐养天年。清一色的本科变成了研究生,药师也已经晋升成了主管。一切都充满了新的力量,更为强大的力量。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留下的并不是唏嘘,也不是叹息。而是愿景,是新事物的到来,是新气象的开展。你看,那新病房楼建筑已经出了地面,地上两层建筑的雏形已经展现在眼前了。新的药剂科离我们还会远吗?

                                                  药剂科:王玉娇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9-2010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All Rright Reserved 豫ICP备110065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