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21943050位访问者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医院简介 医院新闻 科室介绍 设备简介 专家介绍 疾病预防 医院风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院文化  
 

【我们科室这十年】孜孜进取,不负韶华的护理人——记护理部这十年


发布时间:2022/12/30          阅读次数: 3067次
 
-----------------------------------------------------------------------------------------------------------------------------------------------

    护理工作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患者疾病急性期、慢性期以及临终关怀期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祖国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不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护理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挑战。
    面对机遇与挑战,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院护理工作在这十年中发生巨大变化和进步
    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临床护理工作得以保障
    十年来,我院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截止2022年9月底注册护士达254人,较2012年(123人)增幅107%,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占比98%,中级以上职称占比从2012年17.8% 提高到2022年的36%,护士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护士流失率从2013年的4.3%下降到2021年的0.8%,为护士队伍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临床护理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群众就医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护士培训制度逐渐完善,专科护理水平不断提升
    十年来,我院新入职护士不断增多,护士队伍逐渐壮大,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刻不容缓。新入职护士的培养模式从入职即定科的培养模式逐渐过渡到规范化培训模式。
    由于我院建院时间短,年轻护士多,知识结构单一,护理服务能力普遍不高,为扭转这一现象,2010年护理部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克服科室护理人力紧张的困难,强力推进护士轮转制度,让新入职和低年资护士到比较繁忙的大内科和大外科进行轮转学习,提高护理技能,丰富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十年来,我院领导对护士专业发展也给予大力支持,每年选派多名骨干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专科培训。积极安排 CCU、急诊科、手术室、透析科、供应室、老年科等护士参加专科培训,培训率70%。截止目前,取得PICC执业资格护士4名,取得伤口造口执业资格护士4名,小儿推拿执业资格护士2名,这些专科护士学成归来后开展了大量的专科工作,不仅提高我院专科护理水平,更提高了护士职业荣誉感。
    十年来,我院积极鼓励护理管理人员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拓宽眼界,提升能力。在院内加强在职护士培训,让护士长和骨干护士走上讲台,锻炼能力,提升素质,使得护理队伍的素质和管理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开展“护士到家”服务,赢八方赞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人均寿命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对健康长寿美好愿望空前高涨,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激增。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快,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群体增大,对于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更是迫切。
    2018年6月,根据国家卫健委《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文件精神,我院领导高瞻远瞩的决定在我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简称“护士到家”。
    作为“护士到家”项目主创部门的护理部,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没有行业先例和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建设了与第三方平台在运行和管理上有着质的区别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平台,采取“线上购买,线下服务”的“O2O”电子商务模式,比国家卫健委下发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提前4个月。
    “护士到家”一经开展不仅得到济源老百姓群众高度认可,还得到了同行的高度关注。四年来,“护士到家”服务平台不断更新完善,线下服务不断改进丰富,服务内涵不断提升。截止2022年9月底,“护士到家”平台拥有注册用户8.5万余个,服务总数近9000单,极大满足了居家患者和老年患者的护理需求,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身心负担,节约了医疗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四年来,接待来自河北、内蒙古、广西、江西、山东、北京等10个省市共93家医疗机构前来交流学习,68家医院复制该服务模式上线运行。
    由于“护士到家”服务实实在在解决了老百姓的就医困难,也由于其服务模式的创新性、安全性和实用性,不仅得到老百姓和同行高度认可,还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和认可。2019年“护士到家”项目荣获河南省医改典型案例和《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县域类)总决赛金奖。2021年荣获“济源市三八红旗集体”。2022年荣获“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颁发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先进服务单位”(团队)荣誉称号”。
    上线“移动护理”,为护理安全保驾护航
    我院在全市上线“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使我院的护理信息化迈上了新台阶。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是基于手持终端(PDA)和腕带标签的智能识别,对患者身份进行准确识别,从而达到准确的执行医嘱和准确性治疗的目的。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上线后,护士可以实时获取患者疾病信息,床旁就可以完成医嘱执行、患者生命体征的录入,省去了手工记录、多次转抄、二次录入等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信息误差率。智能腕带扫码核对功能,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准确性,保障了用药安全。智能提醒功能省去了护士依赖纸质清单和脑子记忆来执行医嘱和护理项目的负担,避免了医嘱和护理措施漏执行。特别是,护士可以利用护理文书信息库准确、规范、快捷的记录患者病情和治疗信息,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患者安全风险评估更加规范、准确,防范措施更加全面。
    建立健全护理工作制度,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十年来,我们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制度,严格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完善护理质量二级质控制度,使护理质量得到了可持续改进。修订了《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应急预案》和《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编写了《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疾病护理常规》,制定了《专科健康教育文本》,整理下发了《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建立健全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持续推行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提高了护士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特别是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防跌倒/坠床、防压疮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使得患者跌倒/坠床和压疮的发生率逐年下降,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
    十年来,病区健康教育制度逐渐完善,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逐步提高,患者疾病预防知识逐渐增多,治疗依从性大幅提升。
    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群众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十年来,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做到了全覆盖,对住院患者全面实施了责任制整体化护理。从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到责任制整体化护理模式,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主要原因有:一是护士人力不足;二是责任制整体护理思维模式建立缓慢;三是护士的专业知识不足,服务意识和能力不高;四是护理管理能力不足。面对这些问题,我院护理团队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克服困难,集中优势在两科室进行试点,加强护士的专业知识培训,促进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的转变,经过半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获得住院患者一致好评。随着人力和护理服务能力的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扩展到全院各病区,并在手术室、急诊科、透析科相继开展。经过十年来坚持和磨练,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成为常态,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患者的就医获得感大幅提高。 
    搭建活动平台,铺就成功之路
    十年来,护理部多次举办各种文体和专业活动,增强护理团队活力,提高工作热情。先后举办两次“护理五小创新”比赛,通过比赛激发护士的创新热情。两项创新项目荣获河南省第四届护理用品创新大赛金点子二等奖。
    积极开展品管圈活动,用管理工具去改善护理质量,2017年代表济源参加了全省县级医院护理质量改善项目大赛资格,获得了全省第九名的好成绩。
    多次举办护理技能大赛,通过比赛不仅提高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彰显了护士风采,提高职业自豪感。1名护士参加省级老年护理技能大赛荣获集体二等奖。
    多次举办5.12国际护士活动,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为主题的野外拓展和趣味运动的节日活动,使护士在快乐的氛围中释放了压力,缓解了情绪,愉悦了身心,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十年来,虽然我们取得一定成绩,但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护理部:侯小花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9-2010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All Rright Reserved 豫ICP备110065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