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与二院的十年】感恩十年,携手同行——奋力前行的康复医学科
|
|
发布时间:2022/12/30 阅读次数: 3067次 |
|
|
-----------------------------------------------------------------------------------------------------------------------------------------------
|
|
十年,书写笔画很简单,回首望岁月似乎也不长,但的确又是漫长的一瞬,它是十个春夏秋冬,十个365天的收获,我们成长成材的必经之路。十年来,我们在医院的支持下不断成长壮大,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们将毅然风雨同舟,奋力前行。 十年前,我毕业后怀着激动万分又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济源二院,激动的是我终于参加工作了,可以实现自我人身价值,忐忑的是不自信自己的工作能力。所幸,我足够幸运,遇到了我的良师益友——吕丽主任,张胜利主任,十年来他们无私的帮助我,终成现在的“我”。 2009年7年,我终于毕业参加工作了。我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五年制专业,从事工作也是中医针灸的工作,何其有幸。课本知识与实践的融合是个漫长的过程,在吕主任和张主任的带领和帮助下,我才能很快地胜任工作。 工作的记忆初体验——康复医学科当时的名字是“理疗科”,诊室里仅四张床位,颈椎和腰椎牵引器,一张诊查床,部分理疗仪设备;楼上还有一间康复训练室,虽小却“五脏俱全”。每天准时上班,打扫,接诊,治疗,循环往复,每日过得忙碌且充实。 工作中,真的是每份耕耘有每份的收获,不断扎实基础,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越来越多的病人会夸我技术不错,每次看到病人日渐展露笑颜,也是个愉悦自我的体验。比如腰痛伴下肢症状时常搭配的“秩边穴”,初时总不得法,后来每次在吕主任针刺时我均有仔细观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现在几乎都可以针刺得穴,针感到位。张主任治疗腱鞘炎的运动疗法,让我感到神奇,指导病人锻炼时也常有不错的效果。 自然,也有让人苦恼的疗效不显的病症,让我看到自身的不足,积极参加解剖课程系统培训班,网络学习,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和康复科进修学习,期间,我解除到更多的治疗方法,开阔了眼界,收益颇丰。 十年间,我经历了人生的婚姻与生育,见证很多病人由“痛”到“通”,由“躺”到“走”再至“跑”的康复历程;康复医学科也经历了地址的搬迁,人员的扩幅,技术的精进,设备的增加,我们都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现在的康复医学科,医院本部和金水湾医养中心两地址,一中心——一切为更好的生活。康复医学科拥有宽敞明亮的康复大厅,设置有运动疗法区、作业疗法区、功能锻炼区、物理治疗室、吞咽言语治疗室、中医康复治疗室等。 我们的队伍也逐步壮大,现有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两名,康复治疗师两名,医师数名。适应科室发展需要,科室不断派遣医生学习新的技术,参加学习培训班,上级医院规培、网络学习等等,丰富知识,精益求精。 为更好更快地为患者解除病痛,回复生活质量,除了日益精进技术,我科还拥有了更多的辅助设备,瑞士EMS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德国菲斯曼吞咽言语诊治仪、德国智能上下肢康复训练系统、日本微波治疗仪、德国菲斯曼TENS治疗仪、上海傅利叶智能力反馈康复机器人、上海乾康悬吊治疗系统、电动肌肉振动仪、脊柱脉冲治疗仪、三维牵引床、牵引椅等等。 在吕丽主任的带领下,治疗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肌肉系统疾病以及其他常见病症均有不错的疗效。不同的病症,会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治疗,科内开展的治疗项目有:肌筋膜触发点MTrPs技术、针灸、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关节松动术、小针刀治疗、隔物灸法、督灸、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体外冲击波、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智能康复机器人治疗、电动起立床训练等等。 我幸运地见证了科室的不断壮大,希冀看到更好的发展,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持之以恒的做好本职工作,建设好自己的科室,为济源二院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光一份热。
康复医学科:原兴兴 |
·
上一篇:没有了 |
|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