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佝偻着身躯,站在老年医学科的病房门口翘首以盼,两只手叠放在一起,一手紧紧攥着另一手的手指。当她看见我的时候,脸上随即绽开了笑容。她上前拉住我的手,直往屋里拽,让我坐在椅子上,颤巍巍的从兜里掏出500元钱,嘱咐我,过年了,必须给许主任送个红包,这个科室真是好。
母亲是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极少会做出这样鲜明的举动。我微笑回应着,这样的距离,我能清清楚楚地看见母亲脸上纵横的深浅不一的纹路,她再三嘱咐我,可见,是打心眼里感谢。
在陪伴母亲的时候,她总是喋喋不休的给我讲自己在老年医学科住院的事情。母亲年纪大了,讲的话断断续续,并不连贯,但却依然讲得兴致勃勃。我却感到非常好奇,因为在我的眼里,住院就是治疗疾病,无非就是打针输液罢了,为什么会激起母亲这么大的兴致?

许是处于好奇心,母亲给我讲的话我也仔细听清楚了。一字一句都是称赞老年医学科的医护人员。
比如,这里的护士很有耐心,每次发药的时候,耳朵聋听不清,她们总是会大声的说话,如果老人们还是听不清,她们就会一遍两遍的说,丝毫都没有不耐烦的情绪。
最令人感动的是,老人们年纪大了,天天住院,让家人分分秒秒陪伴在身边也是不现实的,但是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医护人员都一清二楚。有一次,医生给母亲开了好几种药品,每次吃药的剂量和次数都不一样,护士李新蕾知道母亲记不住,就直接写在了纸上。这并没有结束,因为母亲年纪大了,一天吃三次药,她有时候并不记得自己到底是吃药了没有,甚至会忘了。护士也很清楚老年患者容易健忘,每次到吃药的时间,护士们无论多忙,总会亲自跑来督促母亲服药,并且亲眼看见母亲把药服下才肯离去。
又比如,医生去病房与某一位患者沟通的时候,只要看见别的病房里有老年人一个人孤零零的躺在病床的时候,总是会主动上前聊两句家常。有时候,看见老人一个人在盼望自己的亲人赶紧回来,脸上特别焦急,心情也不好,都急得快哭了。这时候,医生聊天的语言也很有特点,这一点,我亲眼所见,许四化主任会走到老年患者的床前,温情的握着他的手,说,老王最乖了,我姨一会儿就回来陪你了,她回家给你做点你最爱吃的糊涂面条,做好就给你端来了,一会儿让我看看你能吃几碗?我姨说你现在吃饭可棒了。这种哄孩子的聊天在母亲的身上也使用过,可别说,能收到奇效。母亲就神秘的对我说过,特别喜欢在老年医学科住院。她天真的看着我,此时此刻,母亲就像一个孩子。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或许,就是体现在老年医学科医护人员对老年人的每一个细节上,哪怕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却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包容。
我心甘情愿的拿着500元去医护办公室找许主任,等了许久,得知她在病房抢救危重患者,就毫不犹豫的给她微信转账。晚上10点,许主任给我回复信息,坚决不要这一笔钱,无论我怎么说,她都执意不要。也正因为如此,让我更能体会到母亲住院期间对老年医学科由衷地称赞是多么的真实,我同样非常支持母亲继续选择老年医学科,也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如此美美与共,方能天下大同。
办公室: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