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上午八点半,肿瘤内科申请的食管癌患者多学科会诊如期开展。此次会诊邀请的科室有外二科、内镜室、放疗科、彩超室、病理科、CT室、核磁共振室。会诊由医务科科长王三学主持。

会议开始,王三学科长指出,多学科会诊旨在打破科室壁垒,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各专业协同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使患者接受到规范化、专业化、个体化治疗。首诊科室、主管医生、受邀科室、医务科等不同岗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多学科会诊工作规范运行。
会议初期,主管医生姚迎珍汇报病例:患者女,75岁,因“确诊食管恶性肿瘤3天”于2023年6月30日入院。胃镜示:1.(距门齿约29cm处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癌变。2.(距门齿约21cm处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低分化。CT提示:纵膈内、腹腔内多发肿大淋巴结。姚医生围绕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辅助检查等患者资料进行系统汇报,提出此次会诊目的在于,明确该患者食管恶性肿瘤TNM分期以及制定下一步诊疗计划。
随后,各位专家展开热烈讨论。病理科建议行超声内镜检查,明确肿瘤浸润深度,进而划分TNM分期。核磁共振室建议做PET-CT明确纵膈淋巴结转移的证据。外二科考虑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体质差,不考虑手术治疗,不支持双源肿瘤的诊断,可行PET-CT进而帮助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分期。CT室从CT分期、TNM分期进行详细阐述。内镜室表示按规范肿瘤分为早期和进展期,而该患者处于进展期。考虑患者“入院7天前出现晨起呕吐且进食咽部疼痛伴吞咽不利”,建议先行食管狭窄段扩张,再排除胃部是否有病变。放疗科建议行胸部(纵膈)的MRI,对确定食管癌分期和后续个体化综合治疗有重要意义。
会诊现场,专家思想碰撞,讨论激烈,学术氛围浓厚。各位专家们认真阅读影像资料,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共同商讨后,明确食管恶性肿瘤的TNM分期,且为患者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
王三学科长指出,此次肿瘤多学科会诊,充分体现了我院多学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MDT改变传统医学模式,有效落实了院领导“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一对一”变为“多对一”,切实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他强调我院将持续推进多学科会诊工作,为肿瘤疾病患者搭建多学科跨专业平台,以提高我院肿瘤疾病救治能力。
“MDT多学科会诊”
一、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以多学科专业人员为依托,为患者提供科学诊疗服务的模式。
二、会诊病种: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脑卒中。
三、会诊对象:
(一)新入院患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脑卒中的首诊患者。
(二)新入院患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的晚期患者。
简单来说就是:MDT不仅可以实现各科各专业资源优势互补,提高诊疗质量,也可以从根本上缩短患者的治疗等待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大大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医务科:杨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