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在女人眼里是一双明月贴胸前的美丽,在医生眼里是哺育幼儿的器官,在婴儿眼里则是嗷嗷待哺时最好的厨房。 孕期结束便是生产。胎儿脱离母体后,孕激素下降,泌乳素随之升高,乳汁就像一股清泉,给产妇以信心,给幼儿以满足,乳房泌乳此可谓正当其时。 但也有“非时之乳悄悄下”的时候。不在孕期也不在哺乳期,乳头溢液着实吓到了很多非医学专业的女性。 小芳,女,40岁,已顺利生育一儿一女。不经意间发现内衣上有异常分泌物的痕迹,仔细查看才发现,乳头有分泌物流出。非哺乳期出现这种情况,着实吓了一跳。就诊时面部的表情就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慌恐。详细了解情况后,建议她做乳管镜检查。小芳依从性很高,乳管镜做的也很顺利,果真发现乳管内有占位性病变。接下来便安排她住院手术治疗。 手术很顺利,结果也不错,肿物的病理类型是导管内乳头状瘤,小芳也听到了世界上最好听的话:您的病理结果是良性的。 乳头溢液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非孕期、非哺乳期乳头溢液多见于口服避孕药或镇静药等引起的双侧乳头溢液及绝经后妇女单侧或双侧少量溢液。也多见于间脑疾病或脑垂体病变(泌乳素腺瘤)、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瘤等内分泌疾病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癌)、慢性乳腺炎等乳房局部病变。 药物的副作用不容忽视,如利血平、吗丁啉、胃复安以及避孕药等可引起人体的功能紊乱、刺激泌乳素分泌,导致乳头溢液。所以用药时需有医师、药师的指导。 乳房的局部刺激和全身的应激反应,如经常吸吮乳头、严重的精神创伤等因素,也可导致泌乳素出现增高而引发乳头溢液。 传统医学将乳头溢液定义为“乳衄”,特点是乳头单个或多个乳孔溢出血性、乳白色液体,或有乳晕下单发肿块。引起乳衄的疾病多见于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乳腺增生等。病机为忧思郁怒、肝气不舒,郁久化火进而灼伤血络,迫血妄行;或思虑伤脾,脾不统摄,血不循经溢于乳窍所致。 关于乳头溢液,需要注意哪些内容呢? 一、本病多发生于40-50岁经产妇女。平时应多注意观察内衣有无异常。 二、乳头溢液为自发性、间歇性,所以偶然的停止溢液不能放松警惕。 三、双乳多孔溢液多为全身性疾病所致或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所致,需要尽快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 四、乳房自检不可少,特别是自检时一定要轻轻按压乳晕周围,观察乳孔有无乳白色、黄色或血性液体溢出。 五、乳房单孔血性溢液伴乳晕区明确肿块,且肿块质地坚硬、活动度差、表面不光滑时要尽快就医,及时行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或行乳管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行必要的手术治疗。 六、乳房疾病的发生与肝经、胃经、肾经及冲任二脉息息相关,脏腑功能失常、经脉闭阻不畅、冲任失调均可导致乳房疾病的发生。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 1.保持一个好心情(情志舒畅),别让情绪影响您的健康。 2.坚持二项基础检查(望诊和触诊),必要时医生指导行专业检查。 3.保证三餐饮食(清淡饮食,少食动物脂肪,尽量控制酒的摄入量)。 4.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适量运动。 5.有异常时别傻傻等待,应尽早就医。
医务科:王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