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21940040位访问者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医院简介 医院新闻 科室介绍 设备简介 专家介绍 疾病预防 医院风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院文化  
 

微微一针 | 市二院康复医学科穴位埋线——“看不见”的针灸


发布时间:2023/10/16          阅读次数: 3067次
 
-----------------------------------------------------------------------------------------------------------------------------------------------

    肥胖不但影响形体,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增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的发生。35岁的牛先生身高170cm,体重107.1kg,体重指数BMI=37(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m))严重超标,属于二度肥胖。且牛先生平素血压偏高,听说市二院康复医学科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穴位埋线减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埋线减肥。医生诊其舌脉后考虑牛先生的肥胖以痰湿困脾所致,故埋线以健脾化湿祛痰的穴位为主,埋线两次后牛先生给医生反馈说体重降了有8.8斤,且血压也有所控制。

 
    穴位埋线减肥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体重变化上,而且可以表现在身体维度的变化,如腰围、臂围、大腿围度的减小,对于形体塑造也有作用。以下是埋线1-2次后部分患者的反馈。

 
    便秘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或因情志问题,或因饮食结构的改变,又或因脾胃功能失调等。25岁的李女士也存在这样的困扰,来我科就诊后通过诊其舌脉,考虑李女士的便秘为气机阻滞,中焦运化失调所致,故取脾经、胃经、带脉上的穴位进行埋线治疗,达疏利中焦、行气散滞之效,埋线后李女士反馈不但便秘有所改善,也提高了睡眠质量。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通过通调脾胃,亦能改善睡眠质量。
    中医认为妇科相关疾病多与冲、任二脉及肝肾密切相关。通过穴位埋线,刺激以上经脉腧穴,从而达到行气导滞、运行气血、健脾温阳和疏达冲任之效。
    肖女士在埋线之前平素月经量大,伴有较大血块,埋线后此次月经周期发现月经量较前减少,且血块也由原来的大血块变为小血块,且无小腹胀痛。
    什么是穴位埋线?
    针灸是“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通过针刺手法补泄来诊治全身疾病。穴位埋线疗法则是一种由针灸延伸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特色中医疗法。
    它是用特制的针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穴位,通过羊肠线这种异种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温和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整脏腑的作用。《灵枢·终始》曰: “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张景岳曰: “久远之疾,其气必深,针不深则隐伏,病不能及,留不久则固结之邪不能散也。”故穴位埋线伊始主要用于慢性病、久治不愈的顽疾。
    一周或两周一次的周期,埋线一次相当于针刺十次或数次,大大满足了当代上班族的诊疗需求,在临床上得到了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
   适应症有哪些? 
    1、肢体关节疾病
    埋线选用的腧穴主要在腰背部,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作用。通过持续刺激腰背部腧穴,可以起到舒筋活络、行气活血、补益肝肾,对于腰部酸胀、疼痛具有缓解作用。
    病种有: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腰肌劳损、肩周炎、网球肘、各关节及全身各部位的各种软组织损伤等。
    2、消化系统疾病
    埋线选用的腧穴主要在腹部,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局部作用。取天枢、大巨,大横,下脘、中脘、气海、关元。中脘,关元,天枢三者均是腑之募穴,具有疏利中焦、行气散滞的功效。诸穴合用,共奏消食导滞、通调肠胃、理气通便之功。
    病种有:便秘、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慢性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3、各种原因引起的肥胖、水肿及代谢性疾病
    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单纯性肥胖最为常见,肥胖因痰湿浊脂留滞,取足三里、天枢、丰隆可健脾和胃,利湿化痰。埋线减肥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体重变化上,而且可以表现在身体维度的变化,如腰围、臂围、大腿围度的减小,以及形体塑造。
    4、妇科疾病
    中医认为妇科相关疾病多与冲、任二脉及肝肾密切相关。故在治疗时多选用以上经脉之腧穴合用,共奏行气导滞、运行气血、健脾温阳和疏达冲任之功。
    病种有: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等。
    埋线前后需注意什么? 
    埋线前注意事项:
    1.避开月经期、妊娠期;2.确定自己没有凝血异常且不属于高敏体质、疤痕体质;3.不要过饱或过饥;4.请穿着宽松衣裤。
    埋线后注意事项:
    1.出现局部反应:由于埋线后组织损伤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或酸胀感、乏力、头晕等不适,可能持续1-5天;如红、肿、热、痛超过5天,并有脓性分泌物,及时就医。
    2.埋线后48小时内禁止洗澡、盆浴(包括泡温泉)及剧烈运动;禁止进食辛辣刺激之品;局部禁止按摩。
    3.穴位埋线以7-14天为一周期,一个疗程为5个周期。
    温馨提示:
    市二院康复医学科已成熟开展此项疗法,欢迎感兴趣的您前来咨询了解!

    详情咨询燕春晓医生(18638903609)微信同号。
    地址:
    市二院本部1楼康复医学科5号诊室
    市二院金水湾院区1楼康复医学科诊室
    咨询预约电话:0391-6620017/0391-6620805

                                            康复医学科:燕春晓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9-2010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All Rright Reserved 豫ICP备110065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