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夜班,正在交接其他患者之余,看到5床大叔开始有些烦躁,似乎是有什么不满情绪。稍做安抚,快速登记好工作,我大概浏览一下病例,这是今天新入院的患者,是一位重症肌无力、呼吸困难、气管切开的患者。和白班交接完,了解患者情况以后,我们便开始了忙碌的夜班工作。清点物品,检查设备,核对医嘱,夜间治疗,工作量上报统计…… “咚咚咚,咚咚咚”写护理记录单的我,听到大叔用手敲打床档。我快步走到床边,问道:“叔叔,你怎么了?” 突然想到大叔并不能发声,我拿出来纸和笔,让他把想表达的话简单地写出来,可能是没有力气,依稀可辨大叔写的是“家人”。我瞬间懂了,今天住院以后,家属没有来探视,想必是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人,而且患者心中一直想着要去做康复治疗,想早点发出声音,早点回家,待得到主管医生允许后,我让他家人做好防护措施进来陪伴患者30分钟。翌日,患者状态好了很多,做治疗也更加配合了,看来家人的陪伴在重症患者康复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来我们想方设法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一块小黑板,一只白板笔,搭起我们沟通的桥梁,只要大叔轻轻一敲打床档,我们就心照不宣的拿出小黑板,让大叔写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我们配合他的需求,解决了很多的问题。治疗间歇陪伴患者,为他活动双下肢,带着他被动运动,再到大叔主动运动,康复训练,让他家人带来一个小的收音机,投其所好,知道大叔喜欢听历史,听戏曲,就给他找了戏曲广播,一方面转移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使得他更加配合治疗。最开始他烦躁、不配合,慢慢的还会给我们打趣儿。虽然都是通过书写来表达,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心照不宣与默契。一周后,大叔好转出院,脸上的笑容与一封感谢信温暖了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心。 患者在一个月的时间经历了生与死的博弈,在气管切开手术后,入住ICU,没有了家属的陪伴,没有了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感到恐惧、焦虑和不安。我们更应该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关爱,帮助他们缓解情绪,树立信心。同时,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让他们了解当前治疗的目的和康复计划,患者可能会经历一些烦躁和不适,因为疾病与气管切开手术本身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而气管切开插管对呼吸道的刺激,还有痰液多,自己无法咳出,需要频繁吸痰刺激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这些不适感可能导致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和烦躁。 有些重症肌无力患者通常病情发展迅速,在气管切开后,短时间内不能发音,自己内心所想的很难表达出来,词不达意,也导致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减少。社交互动的减少也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情绪低落,反复无常,以及烦躁。生活自理能力缺陷,造成社会角色缺失,本来好好的完全可以自理的一个人,现在吃饭穿衣都需要人照顾,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多多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和与他人的互动,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孤独感和情绪烦躁,家属和照顾者也应该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与患者积极沟通、提供关爱和支持,可以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压力,增强信心和积极性!我们是重症医学科,旨在用优质护理服务打造一支有温度的医疗队伍!
重症医学科:马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