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休息的日子,又该去一直服务的王大爷家更换胃管了,昨天快下班时,我收到派单,刚要回电话,收到了王大爷女儿的微信,告知我说胃管该换了,已下过单。我和她约好今早上10点去,天气越来越冷了,我特地穿了个大棉袄,戴好帽子、手套,武装好自己,带上昨天下班时准备好的“护士到家”的箱子以及所需物品,在手机“护士到家”界点上开始出发。 因为天冷,路上行人不是太多,15分钟就到了王大爷家门口,敲了敲门,大娘笑呵呵给开了门说:“闺女,快进来,冷吧!又麻烦你了,每次真是谢谢你呀!”我说:“没关系,没关系……”说着赶紧套上鞋套进去,一进门就觉得热气扑面而来:“哟,放暖气了,真暖和”。大娘非让我暖和会儿再换,我们俩说着话,然后把知情同意书按规矩签完字,穿好了“护士到家”的衣服。王大爷因脑梗塞后说话不清楚、卧床不能自理,大娘便给他示意说该换管了,随后我便开始操作。先拔除原有的胃管,又清洁了双侧的鼻腔,然后从另一侧给予重新留置了新的胃管,又核对下确实在胃内,固定好胃管,又帮助大娘喂入100ml果汁,注入50ml温水,完美收工。这边大娘也已准备好热水让我洗手,又端来准备好的水果非让吃,我都不好意思,每次来换胃管大娘都十分热情地准备点吃的,不吃不让走,哈哈,那就吃个橘子吧!又给大娘交代了所需要的注意事项,有事让她女儿联系我,收拾完东西,告别大娘一路返回医院处理物品。 医院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患者,从2018年9月20日开始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到家”是由我们医院主导开发的信息平台,在医院微信公众号上就可以操作,采取“线上购买、线下服务”的运行模式,从而满足居家患者的护理需求,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身心负担,提高群众的就医获得感。 还记得我服务的第一单“护士到家”,至今印象深刻。那天还在班上,护士长对我说:“刚刚收到一个患者家属的信息,想让我们到家里去下个胃管,我已经帮她注册好,下过单了,派你手机了。”我听完后心中一颤,到家下不上怎么办?护士长却说:“下班后去吧,我和你一起去,这个患者比较年轻,主任说是运动神经元病、吞咽困难、清醒的患者。”我一听:嗯,护士长一起去,心落了下来,连忙说:“好的。”又赶紧抽空闲翻看了下内科书,对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以及临床表现进行查看,发现这个病的表现就是发音不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咀嚼无力,估计是因为这样需要胃管进食了。 下班准备好东西,和护士长用手机导航到了患者家里。她父母已在家门口等待,大概给我们介绍了下她的病情,做好一切前提,接下来就是和患者的交流了。 我和护士长、患者坐在沙发上,患者年轻,虽然发音不清,但可以和我们写字沟通。我还记得那时患者的第一句话就是:“难受不难受?”护士长告诉她:“可能有一点点儿,但是很快就会结束。”她又问:“平时用着难吗?坐着还是躺着?不能长时间躺,呛咳。”护士长回答:“咱先躺着,如果坚持不了,就坐着操作。”看着她俩交流,我心里也挺难受的,想着这么年轻真难为她了。沟通好后我们先让她躺着,但一躺下患者就呛咳咳嗽得厉害,坚持不了两分钟。最后我们选择让她坐在沙发上。经过长时间酝酿和斗争,又经过我们和她父母的鼓励,在最快的时间给她留置上了胃管。我们又教会了她使用的方法,告知了注意事项,看着她自己注入了温水。最后她在纸上给我和护士长写了“谢谢、谢谢、非常感谢”,我给她留了我的电话,告知她有任何问题随时打电话。最后我和护士长一起离开,在路上我俩也难受了很久。后来再和护士长交流,这个“护士到家”的单子是最难忘的。那时就想,以后只要患者需要,我都会尽可能地用我的知识和技术来帮助他们。 医院自从有了“护士到家”,我们也做到了延续护理,所有从医院出院带有管道的患者、卧床需要复查采血的患者等等再也不需要舟车劳顿、辗转反侧地到医院里来。医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全流程、无缝隙、专业便捷的护理服务。现在只需在出院时帮助患者注册好“护士到家”,教会家属使用线上购买,再留上责任护士的联系方式,这样既方便了患者的需要,也实现了护士的价值,愿我们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走进每一个需要的家庭,帮助到每一个需要的人,因为您刚好需要,我正好专业,仅此而已。
内二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