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8日-24日,是世界提高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 世界卫生组织(WHO)从2015年起将每年11月18日至24日确定为“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2020年5月,WHO将“抗生素”名称改为“抗微生物药物”,将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今年又更名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WAAW)。 说起来抗微生物药物,难免觉得有点高冷,不接地气,一时间有点摸不着头脑。《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就来说一说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顾名思义,作用的对象是微生物,一般可以分类为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寄生虫药物、抗真菌药物。 今天,我们先来说一说抗菌药物。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最熟悉的还是抗菌药物,平日里常说的消炎药,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抗菌药物的代言词。虽然表述的不是很合适,但足以证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它的熟识度。有时候,熟识度并不等于真正地了解、认识,就是这么奇妙。不卖关子了,先来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抗菌药物有哪些吧。 红霉素软膏,很常见吧?这就是典型的抗菌药物名字之一,举一反三,很多抗菌药物的后缀就是“**霉素”,比如支原体肺炎常用的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这都是大环内酯类的抗菌药物,当然这一类还包括很多药品,比如乙酰麦迪霉素、罗红霉素等等等等。其他类的也有叫这个名字的,比如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就是林可酰胺类的抗菌药物了。还有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以及那些年跳跃在春晚小品里的台词氯霉素。说到这,有个大佬级别的就必须得一下了,那就是糖肽类的抗菌药物了,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这是对革兰阳性菌最后的屏障之一了。当然,组建起这道防护墙的还不断有新事物的加入,比如替考拉宁、特拉万星、达巴万星、利奈唑胺等,这些名字怪怪的也是抗菌药物哦! 说到“霉素”,就不得不提一下元老级的青霉素了。青霉素这个群体就比较另类了,因为除了它的衍生物,其他同类药物就不叫“霉素”了,而是叫“西林”了。比如常见的阿莫西林,就是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一种。诸如此类的,还有氨苄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哌拉西林等等。 说了青霉素,就必须提一下另外一个广为人知的群体了——头孢类。头孢菌素类最为老人所知的名字应该是先锋霉素类了吧,到我们这代人,都成傻傻不知所以,知道的就只剩下头孢这俩字了。也就是说,这一类药物名字的特点就在于“头孢”二字了。 年初时,“拉肚株”横空出世,同时也带出来氟哌酸和蒙脱石散的供货紧张。其中,这个氟哌酸也是抗菌药物的一种。它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平日里我们见得比较多的就是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还有莫西沙星。剩下这些药物的名字有个特点,都带着“沙星”,这类药物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对软骨发育有影响,是不可以应用于未成年人的。 还有什么是常见的抗菌药物呢?这里就要故弄玄虚,卖个关子了。你有没有发现有的年纪比较大的人牙齿颜色和我们的不太一样呢?这就是四环素牙。四环素,就是一种抗菌药物了,同一类的还有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四环素类药物会沉积在牙齿的钙质区,对牙齿颜色是有影响的,出现四环素牙。所以,这类药物对8岁以下儿童是禁止使用的。 常见的抗菌药物还有甲硝唑、奥硝唑一类的硝基咪唑类,磺胺类的磺胺嘧啶等等。这些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抗菌药物了,当然,在临床用药中,品种就不止于此了。 说了这么多,有没有让抗菌药物的概念清晰那么一点呢?
药剂科:王玉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