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们共同追求的,但是疾病也一直伴随始终。这也使得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体系定位也更加的明确,近年来,由于物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明病”的案例屡见不鲜,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对人们的危害逐渐增大。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被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持续发展的今天,普罗大众都享受到了医疗水平的提高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在医院之内的医生十分重视对慢性病患者的疾病教育与宣传,也制定出了相对个体化的治疗计划,这些措施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方案、饮食调整、运动锻炼、心理支持等多方面的内容来帮助这些病患更好地管理病情。不仅是医生,病患也应当积极地与病魔抗争,在长期的治疗当中,要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慢性病的各种相关知识和技能,调整饮食结构,低盐低脂,增加蔬菜的摄入量,戒烟限酒,适当锻炼身体并坚持遵医嘱用药。慢性病病程长,生理变化缓慢,症状不断出现和反复发展,因此,不仅对于患者的身体,对于他们的心理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医生及其护理人员应当时刻关注慢性病患者的情绪,给予他们以积极的回馈,对他们表示理解和接纳,从而减少他们孤独无助的感觉;患者自身也应努力向前看,目光长远,葆有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力,确立生命存在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医生与病患之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动人的事件。他们之间的相互付出与给予不仅体现出了医生的大爱无私,先人后己的精神品质,也反映了人民大众素质的提高和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大医精诚”不仅是古代医者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而今现代化的中国医学所寻求的方向。唯有使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才会不断提升,民族凝聚力才会不断增强。
糖尿病科:李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