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是一名退休职工,为人大方热情。虽然只就诊了几次,但是与普外科门诊已非常熟稔。
这次来就诊的她,没了以前的淡定从容,“医生,快帮我看看这个报告!”随后伴随着一声“哎呦”。
“您这是怎么啦?”我忙问。
“早上突然肚子疼,还有点发烧,先去的急诊科,给抽了血化验、还查了彩超。”检查报告显示:白细胞很高。彩超提示:胆囊体积大。
说话间,李阿姨又哎呦了几声。查体发现: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墨菲氏征阳性,典型的胆囊炎表现。

杜医生工作照
“您这应该是胆囊炎啊,赶紧住院。先用药,效果不行的话还得手术呢。”我认真地解释。
“啥?胆囊炎?你可别唬我啊,我查过资料的,胆囊炎都是胆囊结石引起的,我这彩超可没有发现结石。”李阿姨满脸不可置信。
“李阿姨,您这资料查的有点不仔细啊,还有一种胆囊炎是无结石性的,一旦发作,可能会比有结石更严重呢,咱先住院吧。”看着我说的很诚恳,李阿姨办了住院手续。
住院后给予止痛及对症处理后腹痛缓解,但夜间再次发作腹痛。CT显示:胆囊周围渗液,考虑化脓性胆囊炎,遂沟通后急诊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见胆囊坏疽。术后2天即康复出院,临走时她还感慨:“真没想到胆囊没有结石,也会得这么严重的胆囊炎啊!
那么,什么是非结石性胆囊炎呢?
非结石性胆囊炎(Acalculous cholecystitis),也叫无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胆囊急性坏死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
1.胆囊动力学异常:胆汁淤积是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重要病因,在无结石存在的患者中,如果发现胆囊收缩素刺激闪烁显像( cholecystokinin-stimulated scintigraphy,CCK-HIDA)的胆囊喷射指数( ejection fraction)降低(<35%),则高度提示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2.胆囊缺血:常见原因是重症疾病,如败血症、休克、严重创伤、烧伤,使用缩血管升压药,以及大型非胆道手术等,这些都可能造成胆囊黏膜缺血和局部炎性反应、坏死。
3.其他:病毒、寄生虫感染是少数胆囊炎的病因之一。饮食因素也参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生,如长期饥饿、暴饮暴食、营养过剩等。
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因疾病严重程度和潜在诱因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其急性发作时的症状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类似,多表现为右上腹的压痛、反跳痛,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墨菲氏征阳性,极少数情况下还会并发黄疸。
由于该病起病较为隐匿,患者可能因胆囊坏死、坏疽或穿孔等并发症而在就诊时就已经存在脓毒症、休克和腹膜炎,彩超及CT等辅助检查多可发现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周围渗液,此类患者多选择急诊手术,以避免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
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并发症多在保守治疗不佳的情况下出现,且并发症较严重,如胆囊坏疽和穿孔。胆囊穿孔可能导致胆囊肠瘘、脓肿形成或游离穿孔伴发弥漫性腹膜炎。
对于无症状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而言,治疗原则是饮食调整,有症状时可对症治疗,继续观察等。
对以下高风险患者则更建议采取手术。如:①易患胆囊癌的高危人群。②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的患者。③体质迅速下降的患者。④“瓷化”胆囊导致胆囊癌风险增加者。
外一科:杜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