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十二月的雪吗?
雪是狂想曲,“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雪是时光机,“与孩子堆雪人,一下子回到小时候”;
雪是极致美,“与云与树与路,上下一白,仿佛一夜之间整个世界都白了头”。
天气寒冷,在大家欣赏雪景的同时,是否留意,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也在持续增多。

咳嗽、咳痰、呼吸不畅……当呼吸系统疾病飙升,很多患者都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甚至,还有不少家庭直接购买雾化吸入器,在家里治疗。
我在巡视病房时,看到一名护士正在为患者雾化吸入。
患者问:“雾化吸入时应该用嘴吸气,还是用鼻子吸气?”
很显然,患者对雾化吸入法很陌生。
护士微笑地回答:“嘴轻轻张开,用嘴吸气。”随后,她耐心地指导患者规范操作雾化吸入法。
提起雾化吸入法,很多人都知道这是诸多给药途径中常见的一种。由于雾化吸入能够直接在局部发挥作用,所以患者接受程度好,也因此更多的人愿意使用这种给药途径。但是,雾化吸入看似简单的操作,却也包含了很多学问。因此,只有彻底明白雾化吸入的原理,规范掌握操作,才能够使药物发挥出好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总是见患者困惑地问,“雾化吸入时究竟是用嘴吸入还是鼻子吸入呢?”“如果用嘴吸气,是用力吸气还是轻轻吸气呢?”“雾化吸入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鉴于目前,病房或者家里使用的大多是压缩空气式雾化器,所以,我们对此进行健康科普。
一、什么是压缩雾化吸入?
压缩雾化吸入是使用压缩雾化器将药物转化为细微的气雾,由呼吸道吸入,预防和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方法。
二、雾化吸入的目的是什么?
湿化气道、控制感染、改善通气、祛痰镇咳。
三、雾化吸入常用药液的种类有哪些?
1.支气管扩张剂: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和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2.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丙酸氟替卡松混悬液,减弱局部炎症,预防哮喘发作或肺炎的喘息。
3.粘液溶解剂:乙酰半胱氨酸或复方异丙托溴氨溶液,能稀释痰液,使其容易咳出。
四、雾化吸入时用嘴吸还是鼻吸呢?
雾化吸入一般用于治疗下呼吸道疾病,应该采取用嘴深吸气,鼻呼气的方式进行呼吸。因为用鼻子进行吸入的时候,药物就要通过鼻腔内壁,这时很多直径比较大的药物颗粒就会残留在鼻腔内壁上,造成药物的浪费,所以从药物的使用率角度上来说还是用嘴吸入更加恰当。
其次,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鼻腔的口径比较小,药物粒子很容易在半途中出现沉降现象,所以又会加剧药物的浪费,药物抵达肺泡以及小气道的量变少了,这样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的。
所以,雾化时用嘴吸入都是比较好的。如果用于治疗鼻腔疾病,可以用鼻吸入。
五、雾化吸入时应该用力深吸气吗?
根据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许金中介绍,雾化吸入时应用嘴缓慢深吸气,吸气末,保持2—3秒的屏气状态,使较小的药物微粒更充分的到达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的患处,但不能过度或非常用力,因为用力深吸气,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等不舒服现象。
六、雾化吸入采取坐位还是卧位?
坐位有利于借助重力作用,使药液沉积在气道远端,通常采取坐位。如果病情不允许,可以采取侧卧位,床头抬高30度进行雾化。
七、每次雾化吸入多长时间?
一般成人每次雾化吸入15—20分钟,婴幼儿时间应为5—10分钟。
八、雾化吸入操作步骤?

1.打开雾化杯盖,加入药液。

2.盖上雾化杯盖,连接面罩或咬嘴。

3.将电源线插头插入电源插座。

4.打开电源开关。

5.待主机正常工作后,使用连接管连接主机出气口与雾化杯。

6.根据治疗需要调节出雾量,手持雾化装置供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用。
办公室:任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