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例严重冠脉钙化病变的患者在济源二院被成功介入干预,这是济源二院初次对严重钙化病变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成形术,手术过程极为顺利,这也是济源二院对严重钙化病变继冠状动脉旋磨术后的另一个技术尝试。

患者,胡某,男,66岁,以活动后胸闷伴颈部紧缩感20余天于2024.01.25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4年余,高甘油三酯血症10余年,完善检查后于2024.01.26行冠脉造影示:冠心病,三支病变,均伴严重钙化,其中前降支近中段全部钙化,狭窄最重95%。面对这种病变,我们该怎么办呢?
在冠脉介入领域,有句话是:千不怕,万不怕,最怕冠脉有钙化。在没有冠脉旋磨的时代,碰到严重钙化病变,我们大都会让患者选择冠脉搭桥,但冠脉搭桥创伤大,很多患者闻之色变。对于一些不愿行冠脉搭桥的患者,很多介入中心在充分沟通风险后会选择介入干预,但介入干预存在诸多风险,比如:钙化病变预扩张时破裂,扩张不充分植入支架时导致支架膨胀不全,后续反复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因此,行钙化病变介入干预时医生的心理压力极大,而患者同样面对冠脉破裂、急性血栓形成,医疗费用增加等风险。
为应对冠脉钙化病变的挑战,冠状动脉高速旋磨术便应运而生。此技术的出现,使一部分严重钙化患者避免了开胸搭桥的痛苦,但冠脉旋磨术对术者的要求较高,对钙化病变的选择有一定要求,学习曲线偏长,术中可能要面对冠脉穿孔、旋磨头嵌顿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风险,另外对于冠脉深层钙化,管腔稍大时,冠脉旋磨术显得无能为力。此时,在冠脉介入领域的医护人员,急需其他针对钙化病变的处理方法来弥补冠脉旋磨的不足。
针对该患者,我们选择处理前降支病变,依据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冠脉钙化极有可能为环形钙化,因此我们应对其进行血管内超声评估。因冠脉狭窄极重,超声导管无法通过狭窄病变,我们用普通球囊对钙化病变进行预扩张,之后行超声检查示:前降支中段、近段至左主干末段可见连续性粥样硬化伴钙化,且大部分为环形钙化,且部分钙化管腔直径偏大,常规旋磨头无法有效旋磨。此时,针对钙化病变另一介入设备便闪亮登场了,那便是我们的冲击波球囊,别看它小,它专碎石头,秉性欺硬不伤软。
心内科薛瑞璐主任介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或称血管内碎石术(IVL),源自泌尿系结石诊治的碎石原理,结合球囊成形技术的创新发展,诞生了冲击波球囊,它利用声压冲击波的方式处理血管内钙化,通过球囊低压扩张,向病变发射非聚集、低能量、脉冲式冲击波,碎裂血管内钙化病变,改善血管顺应性,以便后续的支架植入和释放,对环状钙化、偏心钙化等有所改善,成为了一项诊治钙化病变的新技术。该项技术于2018年在欧洲应用,2022年在国内获批使用。冲击波球囊的诞生给冠脉弥漫钙化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成为解决冠脉钙化的又一利器。

充分与患者家属沟通并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后,济源二院薛瑞璐主任介入团队便开始了冠脉内冲击波诊治。将3.5*12mm冲击波球囊送至前降支中段,定位后释放脉冲(工作压力4atm、扩张压力6atm),由中段逐渐移行到LAD开口,共8个周期,其中对中段严重钙化病变处重点处理,术后即可便呈现满意的管腔,复查血管内超声发现:环形钙化处均出现了裂隙。后经高压扩张,最后在前降支植入2枚支架,超声提示:支架贴壁良好,膨胀满意,术中患者无特殊不适。

心内科薛瑞璐主任接着说:这样严重的钙化斑块仅仅依靠冲击波球囊就得到了顺利解决,冲击波球囊可有效断裂钙化、微创血管内膜、恢复血管顺应性,解决冠脉钙化病变,实现了冠脉钙化病变诊治的安全性、有效性同时兼顾,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这是济源二院初次对严重钙化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有理由相信:随着冲击波球囊应用越来越多,济源的老百姓,罹患严重复杂钙化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将从中受益。
内一科:孙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