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脑梗死是一种“老年病”?被脑梗死袭击的年轻患者措手不及...
|
|
发布时间:2024/6/25 阅读次数: 3060次 |
|
|
-----------------------------------------------------------------------------------------------------------------------------------------------
|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脑梗死是一种“老年病”。 为什么是我?几乎所有被脑梗死袭击的年轻患者都没有想过这件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炎热的下午,办公室职员李哥正在办公,突然觉得手有一点发软无力,以为是没午休好、精神不佳引起的,没当回事。下班时,一同乘坐电梯的同事跟他说:“你觉不觉得你刚才说话有点大舌头?” 这时,李哥有些疑惑,去网上搜答案,看到有人说可能是脑梗死或者脑出血,他没敢深想下去,因为觉得自己才36岁,这么年轻应该不会得这种病吧?但此时,思绪混乱的他已经无心考虑晚饭吃什么了。在家属陪同下,来到市二院检查,刚进入大厅,他就突然感到一阵天旋地转。 急诊科医生根据其描述,怀疑李哥的情况是脑梗死,做了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果不其然,显示异常,考虑为急性脑梗死!立刻转入内二科住院,卫军医生发现患者血压偏高,为患者降压后紧急为其进行溶栓。 当天晚上,李哥情况有所好转,他躺在病床上,想起自己血压有时会偏高,难道就是高血压引起的?他在记忆里寻找那些“有迹可循”,试图合理化这场突如其来的厄运。它发病是如此之快,尤其是对很多缺乏预知和准备的中年人来说,几乎没有反应时间。 第二天,李哥的胳膊又开始乏力、抬高时有些困难。医生们查房后,主任闫桂芳召集大家开会,仔细分析患者当下的情况,得出新的结论,考虑到患者有高血压史,平素未服用降压药物,加上入院后血压仍处于较高水平,容易低灌注,因此,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纠正患者的低灌注表现。 当出现脑梗死的情况,单纯溶栓就行了?闫主任说:“这其实是大众的认知误区,其实,患者病情变化莫测,应根据实际当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如今,李哥情况稳定下来,准备出院,闫主任给他叮嘱出院后的饮食与用药指导。并安慰他说:“放宽心,现在得这病的年轻人很多。” 李哥觉得,你说这话是在骗我,安慰我。 但事实的确如此。 根据《中国卒中报告(2022)》,缺血性卒中(又称为脑梗死)病例中50岁以下的男性占9.2%,女性为4.7%,50岁以下出血性卒中的数据则为男性21%,女性13.3%,而1990-2019年之间,我国人群的卒中年龄标化患病率增加了13.2%。 最后,闫主任温馨提示,出现头晕头痛、行走不稳,感觉减退,言语障碍,单侧或单个肢体无力等情况,可能是早期急性脑梗死信号。 急性脑梗死就如同庄稼地缺水,缺水的时间久了,禾苗就会旱死;如果能尽早打通水渠进行灌溉,有些禾苗就可以挽救回来。因此,时间就是大脑,发病4.5小时内是溶栓黄金时间窗,一定要在时间窗内立即到有溶栓条件的医院就诊,进行正规溶栓。
宣传科:苗芳潇 |
·
上一篇:没有了 |
|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