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有效防范和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预防意识,更新护理理念及技术,保障患者安全,规范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与管理。 7月2日下午,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压力性损伤小组(简称压疮小组)在二楼会议中心召开了第二季度压力性损伤护理学组会议,护理部、压疮小组成员及科室联络员参加会议共同学习压力性损伤的相关知识。

会议由压疮小组组长、护理部副主任张艳丽主持。
会上,张主任对2023年压疮小组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她指出,学组成立以来,为高风险患者制定预防措施,对复杂、疑难压力性损伤进行会诊,制定护理措施,极大减少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例数,张主任重点介绍了全院各科室压力性损伤管理框架、副组长及组员与联络员的职责,经过讲解让大家对各自职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预防压力性损伤工作中起到了明确的指导作用。

压疮小组副组长许丽媛分享课件《新型伤口敷料的特性与应用》,课件从新型敷料的诞生背景,干性愈合到湿性愈合革命性理念的更新,逐一介绍新型敷料的特性及应用,并通过真实案例讲解,分析在压疮中如何选择新型敷料,并分享了自己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各期压力性损伤护理的方法和技巧,让大家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最后许丽媛呼吁大家,从高危人群入手,重在预防。


会后大家热情高涨,积极学习各种敷料,许丽媛进行现场实践指导。
最后由压疮小组组长张艳丽总结发言,对压疮小组目前的工作开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就今后工作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再次强调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护理工作任重道远,小组成员要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共同努力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丰富护理服务内涵。
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我院压疮小组将充分发挥学组优势,逐步规范完善压力性损伤管理流程,提高护士对压力性损伤早期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防患于未然,切实降低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难治性创面、伤口造口门诊”设置在市二院1楼19号门诊,科室有经过培训的专科医护人员,另有促进愈合的各种新型敷料、多功能清创机、红蓝光治疗仪、脉冲磁治疗仪等创面修复治疗仪器。我院于2021年8月份开设伤口造口门诊,为患者提供便捷、优质的专科护理服务,受到广泛好评,是我院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的一项新举措。
科普小讲堂
什么是压力性损伤?
原指压疮或者褥疮,现统一称压力性损伤,简称压伤。无法自己活动的人群,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同一个部位长期承受过多压力,影响血液循环。如果时间过长,受压部位的组织会出现损伤甚至坏死,这便是压伤。
哪些部位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呢?
压力性损伤的预防
1、每1-2小时翻身一次(左右交替及平卧位交替进行);
2、保持床单位及衣物的平整、清洁、干燥;
3、使用减压垫,如减压床垫、翻身枕、小垫枕等,可以减轻局部压力;
4、局部使用新型敷料,减少受压部位的摩擦力及剪切力;
5、温水擦拭皮肤,及时清除尿液、粪便及汗液等,保持皮肤清洁;
6、结合患者病情,进食/鼻饲营养物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内三科: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