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的重大多发疾病之一,目前已成为人民预期寿命受损的主要原因。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因其发病多、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病症:剧烈的胸痛、胸闷、出汗,伴濒死感等,现在已家喻户晓。但当急性心肌梗死病症不典型,或早期心电图表现正常时,很多人就会疏忽大意,不去就医或不重视,从而延误了梗死血管的开通,造成梗死面积扩大,以至各种心脏并发症出现,甚至心脏骤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近日,我院救治了一例心肌梗死患者,患者病症不典型、心电图正常,从发病到确认病情,辗转多家医院,最终在我院开通梗死血管。今日,由我院医务科科长王三学主持,心内科和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对该患者进行胸痛中心典型病例讨论。以提高对心肌梗死的再认识,促进胸痛中心救治流程持续改进,医护专业水平再提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避免更多患者相关风险。

病例回顾:
赵阿姨,62岁,因“发作性剑突下疼痛6天”收入院。6天前正打麻将时突发剑突下沉闷痛伴出汗,自行含化速效救心丸10丸,持续不缓解,遂就诊我院急诊科。急诊科行心电图检查、腹部CT检查均未见异常,判定“腹痛:胃痉挛”给予肌注及口服药物,告知患者如情况加重或反复,及时复诊、复查。患者回家后间断出现剑突下沉闷痛,持续数分钟缓解,一直按“胃炎”口服药物诊治。5小时前剑突下沉闷再发1次,持续数分钟缓解,自测血压90/70mmHg,就诊于我市某医院,行心电图检查示:显著ST-T改变,化验心梗三项示:肌钙蛋白升高,考虑 “近期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转入我院心内科。

在我院心内科完善检查,强化药物诊疗后,患者接受了冠脉造影检查,提示患者前降支中段完全闭塞。术中薛瑞璐主任带领心脏介入团队顺利开通了闭塞血管,恢复正常血流。目前患者在心内科继续康复诊疗。
急诊科主任贾世鹏指出,急诊工作繁琐复杂。该患者以腹痛来诊,筛查心电图后按“腹痛”诊治流程诊治。在病情尚未明确之前,需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后续观察及检查的目的、必要性及风险,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重视程度及依从性,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遏制不良事件的发生;医疗文书必须体现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详细的医疗文书能为下一次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为抢救赢得时间。对于特殊的病例应记录医生的思考过程、决策依据及患者的沟通情况。
心内科主任薛瑞璐表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症一定不只是胸痛、胸闷、大汗,更不是只局限在心前区。鼻尖以下、肚脐以上诸如出现牙龈困痛,咽喉部紧缩感、灼热感,肩颈肘部困痛、上腹部沉闷、胀痛,恶心、呕吐等都有可能指向心肌梗死或心绞痛,万不可疏忽大意。我们需要熟悉胸痛中心的各种救治流程,对于急性胸痛患者,做出迅速、准确的决策,迅速筛查出高危患者,并对高危患者尽快检查,尽快用药,尽快收治。动态复查心电图、按时效复查心梗三项是必须的。对心肌梗死患者,一包药尽早服用,急诊手术尽早谈话,缩短血管开通时间,让更多患者获益。
医务科科长王三学强调,我们要持续优化胸痛救治流程,持续提高对急性胸痛患者救治能力。医护人员需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对心肌梗死等急危重症的识别、评估及救治能力。此外,强化心内科、急诊科、影像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为患者寻找优化的诊疗方案。最后再次强调,严格履行告知义务以及详细记录医疗文书的重要性。
经过病例讨论,大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胸痛患者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同时继续强化公众健康科普教育,呼吁广大患者和家属增强就医意识,一旦发现心肌梗死病症应立即就医,以免错过救治时机。
医务科:杨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