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21918891位访问者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医院简介 医院新闻 科室介绍 设备简介 专家介绍 疾病预防 医院风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疾病预防  
 

【2024健康科普10】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


发布时间:2024/7/7          阅读次数: 3058次
 
-----------------------------------------------------------------------------------------------------------------------------------------------

    李阿姨今年58岁,一直是个活跃的社区志愿者,她的身影总是忙碌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她热爱生活,乐于助人,脸上总挂着温暖的笑容,是邻里间公认的“热心肠”。她组织社区活动,参与志愿服务,是社区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李阿姨像往常一样忙碌着准备即将到来的社区文化节。她正在摆放着鲜花,布置着舞台,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喜悦。突然,一阵剧烈的胸痛袭来,让她感到呼吸困难,整个世界似乎在一瞬间变得模糊。她努力想要站稳,但身体却不听使唤,眼前一黑,便失去了意识。社区的居民发现情况不妙,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
    在焦急的等待中,救护车的鸣笛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将李阿姨紧急送往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告诉她,她的心脏问题是由高LDL-C水平引起的。LDL-C,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坏胆固醇”,已经在她的血管中悄悄积累,增加了她患ASCVD的风险。在这一次看似普通的日常活动中,李阿姨经历了一次生命中的惊险一刻。这个结果对于李阿姨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从未想过,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健康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隐患。她的心脏病发作,揭示了一个沉默的敌人——高LDL-C水平。作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键风险因素。
    LDL-C,由肝脏合成,是血液中胆固醇的主要载体。其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运输到全身的组织细胞。然而,当LDL-C过量时,它可能在动脉壁上形成沉积,这一过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起点。 
    ASCVD是一组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LDL-C水平的升高是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LDL-C水平的测定对于ASCVD风险评估至关重要。不同风险等级对应的LDL-C推荐目标值有所不同,从而实现个性化的风险管理。
    生活方式的调整是降低LDL-C水平的基石。合理膳食、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酒等措施,可以改善血脂水平,降低ASCVD风险。饮食调整是降低LDL-C水平的重要手段。除了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外,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有助于降低LDL-C水平。此外,植物固醇和甾醇也显示出降低LDL-C的潜力。适度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并可能对LDL-C水平产生积极影响。运动通过改善脂质代谢,促进心血管健康。
    他汀类药物是降低LDL-C水平的的选择。它们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LDL-C水平。此外,其他药物如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也在特定情况下用于血脂管理。一些非药物疗法,如针灸和生活方式干预程序,也被探讨用于血脂管理。
    李阿姨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了包括他汀类药物在内的综合诊治。她的LDL-C水平得到了控制,同时,她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血脂异常需要长期管理。定期的血脂检测、生活方式的持续监督和必要时的药物调整,构成了血脂管理的闭环。同时血脂异常的管理也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压力、焦虑和抑郁可能影响生活方式的选择,进而影响血脂水平。因此,心理健康的支持在血脂管理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ASCVD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针对尚未出现ASCVD的人群,通过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则针对已有ASCVD的患者,通过积极的干预减少事件的再发。
    特定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患者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需要特别的血脂管理策略。这些患者的ASCVD风险更高,需要更早和更积极的干预。
    经此一劫,李阿姨成为了社区健康教育的积极分子。她不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还帮助其他居民了解血脂异常的危害和预防ASCVD的重要性。

                                                    内一科:李小琴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9-2010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All Rright Reserved 豫ICP备110065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