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看一则案例分享:患者,男,50岁,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后1小时,仍未苏醒。护士发现患者手脚冰凉,测体温35.2℃!立即加强保暖措施,30分钟后患者苏醒,测温36.1℃。
患者发生了什么?术中低体温。
我们来了解一下术中低体温。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身体的中心温度低于36℃,即可称为低体温。发生原因主要与麻醉、环境等因素有关。
它会增加手术出血、感染的风险。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就医体验。
我们科为预防术中低体温做了哪些改进呢?

传统工作模式下,我们主要通过动态调控室温,加强棉被覆盖,以及术中使用加温液体等措施为患者保暖。但我们发现经常有患者出现术后寒颤,苏醒延迟的情况,难道是发生了术中低体温?为了一探究竟我们进行了第一次改进——实现体温实时监测。

我们引进了体温探头监测系统,将探头固定到患者腋下,相应的体温数据就会显示出来,我们可以随时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非常方便。
哎,这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呀!我们科低体温发生率竟然高达30%!于是,勤劳的绿衣天使们积极展开头脑风暴,探索改进办法。

我们了解了上级医院的保暖神器——暖风机和加温毯,但这一套至少10万元的装备让我们打了退堂鼓,既增加医院负担又增加患者和医保负担,有没有经济实惠又保暖好用的方法呢?当然有!

我们发现术中患者总有一些身体部位保暖措施覆盖不到,会加快体温的流失,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改进——制作了棉质保暖套,重点关注薄弱部位。
比如由于麻醉架的影响,患者的颈肩覆盖不到,我们就制作了棉围脖从前到后给患者更服帖的保暖;还有棉披肩方便患者术前等待时做好预保暖。此外还有棉腿套,棉袖套,穿脱方便易消毒。当然所有这些可不是标配,我们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手术方式等合理地选择使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保暖服务。大家别看它们其貌不扬,可保暖效果是真不赖。前几天一位患有风湿的75岁老太太做手术,入室时体温只有35.8°,我们为她选用了棉腿套和棉围脖,15分钟内体温就升到了36.1°。
这就是我们的新型工作模式:实时体温监测+个体化保暖。多项措施并举,全力为患者守护这份暖!
我们根据新旧工作模式采集的数据,整理出了对比图,可以看到,新工作模式下,术中体温监测率达到100%,低体温发生率等相关数据都有明显改善,而且新模式下,术中患者的体温变化更加平稳。
新型保暖工作模式开展已来,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下降,减少了术后寒颤发生,缩短了复苏时间,降低了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医疗质量得到提升。

当然,改革无止境。现在我们找到了加温毯的平替款。这款加温毯是在网上购买的,只有60元,但绝对是三包齐全的产品。我们主要用于术前和术后的加温保暖,效果非常好。至于术中使用是否安全,现还在考察阶段。如果没问题,那么我们的保暖服务将更上一个台阶!
为了守护患者这份暖,绿衣天使们不断地探索着。虽然还有不足之处,但我们不会停下努力的脚步!
手术室:李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