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是最危险的中暑类型,死亡率高达60%。简单来说,就是身体在高温环境下无法散热,体温飙升超过40℃,导致大脑和多个器官“罢工”。热射病是因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 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以核心体温>40 ℃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为典型特征,并伴有多器官损伤的可致死性综合征。 连日来,济源仿佛被高温的巨手紧紧攥住,持续的酷热如同无形的火焰,肆意炙烤着城市的每一寸土地。“热得要命”可不只是一句夸张的感慨!就在这滚滚热浪之中,济源二院已紧急接诊两位因热射病入院的老年患者。 70岁的李大娘便是其中一位受害者。在高温的肆虐下,没有采取任何降温措施的她,毫无征兆地被热射病击中。起初,她只是出现寒战、发热至38.5℃,家人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并未重视。然而,病情迅速恶化,李大娘很快陷入意识障碍,呼之不应。家人将她送往济源二院,入院时,李大娘情况危急,体温飙升,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各项指标异常升高。医院重症医学科迅速响应,王艳梅医生争分夺秒,立即展开降温、补液、升压、抗感染等一系列对症诊治措施。 无独有偶,李大娘还在医院接受诊治尚未出院,89岁的张大爷也因热射病被紧急送入重症医学科。张大爷平时仅靠风扇来抵御炎热,两日前就已经食欲不振,一天前,早上十点他骑电动三轮车去女儿家,当晚家人就发现他出现纳差、尿频、双腿无力、发热达38°C等情况。他口服退烧药后入睡,然而,凌晨四点,家人发现他呼之不应,情况危急,紧急将其送至济源二院急诊科。经医生判断,张大爷患了热射病,随后被收入重症医学科。王艳梅医生再次迅速展开救治,连接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给予鼻导管吸氧、冰毯降温、补液、氧疗等诊治措施。 在两位老人住院期间,王艳梅医生时刻紧盯病情变化,凭借专业与经验精准调整诊治方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指标波动;护理团队更是无微不至,定时翻身、细致清洁、耐心喂药,用温暖话语给予老人战胜病魔的勇气。在这样精准治疗与精心照料下,原本生命垂危的两位老人身体逐渐好转,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康复出院。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预防是关键。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远离高温(高湿)且不通风的环境,尽量减少和避免可能导致中暑的危险因素。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从而降低热射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若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1、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 2、头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 3、肌肉痉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觉地抽动; 4、呼吸浅快:呼吸速度加快,超过20次/分,吸气吐气量小; 5、恶心:有想呕吐的感觉但是又吐不出来。
宣传科: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