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21863849位访问者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医院简介 医院新闻 科室介绍 设备简介 专家介绍 疾病预防 医院风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院新闻  
 

分秒必争!济源59岁王女士的3小时生死救援


发布时间:2025/10/22          阅读次数: 3059次
 
-----------------------------------------------------------------------------------------------------------------------------------------------
  对于59岁的王女士来说,那天本是寻常日子 —— 一次习以为常的腹痛,以往吃片胃药便能缓解。可这次在社区医疗点服药后,腹痛却愈发剧烈,四肢也开始麻木。察觉不妙的她立即呼叫120,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就此开启。
  二院120急救车接走王女士,上车即连接心电监护,火速向医院驶去。不料几分钟后,王女士突然意识丧失,监护仪提示 “心室颤动”!急诊科医生周开心迅速电除颤,可监护仪随即跳出让众人心头一紧的“心脏停跳”。“持续心肺复苏!报胸痛中心!” 周医生一声令下,急救车内,按压节奏与监护仪滴答声交织,向着急诊科全速冲刺。
  10时50分,急救车冲入急诊科。病床上的王女士昏迷不醒,血压测不出,电除颤后,监护仪仍在 “室速、室颤、心脏停搏、逸波心律” 间反复切换。心内科医生邹坤庆带着值班医生李文斌火速到场,判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伴电交感风暴、心源性休克,当即启动多学科协同抢救。急诊科与心内科医护人员瞬间形成抢救合力,电除颤反复进行,胸外按压从未停歇,气管插管、呼吸机供氧同步到位,肾上腺素、胺碘酮等药物接连泵入…… 1小时过去,王女士依旧昏迷,血压仍无数值,危险心律未消。医护人员立即向院领导薛瑞璐汇报,“全力抢救,不放弃一丝机会!” 领导的指令,让抢救决心更加坚定。
  12时15分,转机初现:室速、室颤消失,正常心跳波形微弱浮现。可血压仍测不出,大动脉无搏动,床旁彩超仅见心脏微弱蠕动。“再坚持!” 邹坤庆紧盯监护仪,反复查体。
  12时30分,她指尖传来微弱搏动:“股动脉有波动!” 血压计随即显示50/30mmHg,再测升至60/40mmHg!终于等来了上台造影及介入的机会。
  “准备导管室!” 医护人员振奋不已,与家属沟通后,在呼吸机辅助下推王女士直奔导管室。
12:35,邹坤庆与心内科医生刘凯披挂上阵。导管室里,监护仪的滴答声与医护人员的指令声交织成特殊的战歌。3分钟股动脉穿刺完成、5分钟造影导管到位,影像清晰显示:左前降支(LAD)近中段100% 闭塞,10分钟,导丝精准穿越闭塞段,球囊扩张打通生命通道,15分钟,支架准确定位释放解除冠脉狭窄,最终造影:前向血流恢复TIMI 3级,残狭0%。随即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改善心衰、心源性休克。手术完毕,患者血压心率平稳送入监护室(CCU)。
  在CCU内,副主任石小燕与医生赵柳柳制定详细方案:抗栓、脑复苏、防消化道出血与感染。次日,王女士意识恢复,拔管时还疑惑“怎么不在家带娃”。5天后,她转入普通病房,清晰地向医护人员点头致谢,这场3小时生命救援,终迎圆满结局。
  从救护车急救到导管室介入,从药物泵入到机械支持,各科室如精密齿轮,在生死时速中协作无间。这不仅是医学的胜利,更是医者仁心的见证—— 他们紧握的不只是器械,更是生命,用专业与担当践行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的誓言。
  心内科医生邹坤庆提醒:急性心梗是猝死主因,院外猝死抢救成功率不足10%,王女士经近2小时心肺复苏恢复生命体征实属罕见。及时呼120、车上除颤、持续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与早期通血管,是救命关键。他呼吁:胸痛早医别延误,疑心梗呼叫120转运,勿自行来院。

                         宣传科   张诗雨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9-2010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All Rright Reserved 豫ICP备110065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