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肿瘤内科护士,安宁疗护的核心——“让患者带着尊严与舒适走完最后旅程”,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工作中。而这一次为肝癌晚期多发转移患者的紧急医护到家,更让我亲历了多学科协作如何为这份“舒适”筑起坚实防线。 这位肝癌晚期患者在住院期间有效止癌疼后,回家意愿强烈,对于晚期患者而言,“回家”不仅是地理上的归处,更是心灵的慰藉,在确认相关风险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后,我们为他办理了出院手续,但腹腔内广泛的肿瘤细胞已造成明显压迫,全身还伴有重度水肿,身上的膀胱造瘘管是他排尿的关键。可谁也没料到,意外发生了,家人翻身时不慎踩到造瘘管,导致管道滑脱。无法正常排尿的痛苦,叠加本就严重的身体不适,让患者和家属陷入了慌乱。 下午5时许,家属想到了“护士到家”服务,急忙联系了我。接到电话的瞬间,我立刻意识到情况紧急:造瘘管滑脱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加剧患者痛苦,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但患者端坐呼吸,身体虚弱,全身重度水肿,根本经不起半点折腾,唯一的办法就是上门操作——而且必须在床旁彩超引导下,为他置入造瘘管。 我第一时间想到了外二科的李彩霞医生,住院期间就是会诊请她操作的,她娴熟的手法得到了家属的认可。拨通电话时,我才知道李医生正在休息,可当她听完患者的情况,没有丝毫犹豫,只说了一句:“人不能让尿憋死,你说什么时候,我立马出发。”简单的一句话,让我心里瞬间有了底。 紧接着,我联系了外二科护士长谭荷艳,说明需要携带床旁彩超上门的需求。谭护士长听完后,当即答复:“没问题,全力配合你们,先把病人的实际问题解决了再说。”没有繁琐的流程,只有对患者需求的优先考量。 为了确保操作安全合规,我同时向护理部侯主任报备了整个情况。侯主任不仅立刻表示支持,还细致地叮嘱了上门操作的注意事项,反复强调“一定要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把细节做到位”。 傍晚6点,李医生刚接完幼儿园的儿子,就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我已备好所有物品,一起赶往患者家中。路上,我们还反复确认操作步骤和应急方案,生怕有一点疏漏。抵达后,在床旁彩超的精准引导下,李医生沉稳地进行穿刺操作,我则在一旁协助、安抚患者情绪。随着管道成功置入,患者的排尿问题得到解决,他紧绷的眉头渐渐舒展,家属也紧紧握住我们的手,不停地说着“谢谢”。 离开患者家时,夜色已浓,但我们的心里却格外温暖。这场紧急救援,没有科室间的推诿,没有个人时间的计较:李医生放下休息、谭护士长协调设备、侯主任把关安全,我们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为患者缓解痛苦。这正是安宁疗护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住院时的照护,更是出院后的延续关怀;它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一切为了病人”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多学科、多岗位拧成一股绳,用最快的速度、最实的行动,为患者筑起一道守护线。
内三科: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