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21863884位访问者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医院简介 医院新闻 科室介绍 设备简介 专家介绍 疾病预防 医院风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院新闻  
 

进修笔录之生命的链接


发布时间:2025/10/27          阅读次数: 3059次
 
-----------------------------------------------------------------------------------------------------------------------------------------------
    到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第 83 天,我第一次被准许站在心脏移植手术台旁。9 月 2 日下午,滨河院区手术结束,我拎着尚未褪尽的汗味直奔福塔院区,只为亲眼看一场心脏的“交接仪式”。原来生命可以像交响曲,有骤停,也有澎湃。 
    供体心脏在转运箱里狂奔,受体已安静躺好,像一盏等待新灯芯的旧灯。浮志坤主任第三次抬头看表——“建立体外循环”声音平得像拉紧的水平线,却能稳住整个手术间的呼吸。机器嗡鸣,饱满跳动的心脏缓缓委顿,软塌塌地躺在无影灯下,从“生命”沦为“器官”,等待被替换。 
    “咔哒——”器官运输箱穿过门禁,像子弹上膛。箱盖掀开,供心在冰沙里苍白微颤,像一条离水的鱼。两个小时前,它还在陌生人的肋骨间奔突;此刻,它成了另一个人全部的光。 
    手术间瞬间静音,我只听见自己屏住的呼吸。“离体!”浮主任的语速比平时快三成,简明严肃。他双手捧出病心,轻放托盘,“咚”一声闷响,胸腔成了暗红的空洞。 
    我第一次如此直观地看见“没有心脏的人”。新心滑入心包腔,浮主任手腕一旋,心房吻合口天衣无缝,像齿轮精准卡位。左房4针“对角”缝合、主动脉连续缝合、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肺动脉依次缝合……秒表在脑子里滴答,每一步都踩在心跳的节拍上。四个小时,浮主任、曙光老师一左一右,开胸—建体外—停跳—切病心—植新心—关胸,五处吻合口吻合,每一步都行云流水。 
    主动脉最后一针收线。“开放循环,准备复跳!”浮主任一声令下,麻醉同步复温,阻断钳松开,鲜血轰然涌入,那颗苍白的心脏骤然被染红,在血浪里抽动起来:120次/分,监护仪上铺开一道金色音阶。“嘀——”变“嘀嘀嘀——”,纤颤转成有力搏动。手术间像被拔掉静音键,报告声此起彼伏:“复温 36.2 ℃!”、“尿量 200 ml!”、“血气正常!”我喉咙里滚出一声哽咽:“跳了……跳了。” 
    超声屏幕上,它舒张、收缩,发出沉稳的“咚—咚—咚”,像被重启的发动机。无菌单下,患者的胸膛里,正跳动着另一个生命的馈赠。那一刻,生命链接成功,我竟湿了眼眶。 
    原来“敬畏生命”不是形容词,是动词——是麻醉师每一次核对、给药、记录的庄严;是手术室护士把流程刻进肌肉,让“零失误”成为最低配置的偏执;是曙光老师修剪供心时小心翼翼的手;是浮主任缝合血管时万无一失的稳健;是所有人 4个小时纹丝不动、滴水未进的坚守;是 6 小时内完成取心、运输、植入的争分夺秒;是医生连做 3 台手术后靠墙睡着、手里仍攥着术后医嘱的疲惫。他们把专业做到极致,只为让生命链接安然无恙。 
    如果说医生是“陪伴生命走夜路的人”,那么手术部绿衣战士就是提灯照亮黑夜的人,而心外科医生便是缝合黑夜的人。无影灯下,绿色戎装里,医生、麻醉、体外、器械、巡回……身影拉长,连成一艘坚不可摧的帆船,把那颗心脏载向新生。 
    他们见惯了生死,却仍以悲悯为帆,以精准为桨;他们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于是,在每一次胸腔开合之间,在每一次脉息重启之时,他们把自己也缝进了那条看不见的生命链——一头连着逝者的告别,一头连着生者的明天。而我,有幸在链环上摸到一点微光,便足以照亮此后所有的行医长夜。

                       手术室:张欢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9-2010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All Rright Reserved 豫ICP备110065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