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21994669位访问者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医院简介 医院新闻 科室介绍 设备简介 专家介绍 疾病预防 医院风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院新闻  
 

床畔的暖阳,永远不会落幕


发布时间:2025/10/31          阅读次数: 3082次
 
-----------------------------------------------------------------------------------------------------------------------------------------------

    写这篇文章前,我想了很久,不知道合适不合适,但我觉得它是真真实实发生的,我想把我的真实体会记录下来!所以——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扫过老年医学科的走廊,路过512房间时,我习惯性地放慢了脚步。那里的床单平整如新——可那个总爱把被子边角掖得严严实实的老人,再也不会坐在床边朝我们招手了。
    刘老师来科里时是2023年8月,瘦削的身上带着压疮未愈的红痕。护士长第一次掀开被褥时,我们都悄悄攥紧了拳头:右髋部的创面深可见肉,周围皮肤泛着青紫。"别怕,咱们慢慢养。"医生小张一边用生理盐水轻柔冲洗,一边轻声哄着,像是在安抚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那阵子,科室里的护理诊疗本上,"512房间25床压疮护理"被红笔圈了又圈: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特制的气垫床定时充气,我们把餐食温热着送到床边一勺一勺地喂。奇迹般地,三个月后,当老人的女儿再来探望时,掀开衣角看到的已是淡粉色的新生皮肤。"你们比亲人还上心啊!"大女儿抹着眼泪笑,小女儿则蹲在床边,把剥好的橘子一瓣瓣递到老人嘴边。
    老年痴呆像层时厚时薄的雾,总在不经意间笼罩下来。最让人头疼的是饭点——明明前一秒还念叨着"要喝小米粥",护工刚把碗端到面前,老人突然就把脸扭向墙壁,嘴里嘟囔着"不吃,他们要害我"。我们都懂,那是病症在作祟。于是错开饭点后,护士小齐会端着保温杯守在床边,用小勺舀着温凉的蛋羹,一句句哄:"刘老师乖,就吃一口,这是你最爱吃的嫩蛋羹哦。"有时老人会突然清醒,抓住小齐的手咯咯笑:"丫头,又哄我吃饭呀?"那瞬间的澄明像穿透乌云的阳光,让我们觉得所有的耐心都有了回响。
    她渐渐成了科室的"老宝贝"。清醒时会拉着年轻护士讲她当老师时的趣事,说自己教过的学生现在有的成了工程师,有的当了医生;犯糊涂时就坐在轮椅上,固执地要找"黑板",我们便拿出笔让她写,她就像得到宝贝似的攥在手里。两个女儿几乎每周都来,带着新买的衣物和老人爱吃的软糕,陪我们一起给老人梳头发、剪指甲。那些日子,25床的灯光总比别处亮得晚些,映着三代人(老人、女儿、医护)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很长。
    变故发生在五天前的凌晨。夜班护士查房时,发现老人睡得格外沉,呼吸微弱得像风中残烛。我们拼尽全力抢救,两个女儿赶来时,握着老人渐渐冰凉的手,一遍遍喊着"妈妈"。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无声的泪水落在床单上——或许大家都知道,对于被病痛缠绕多年的老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如今路过25床,总觉得还能听到老人清醒时的笑声,看到她攥着"黑板"纸的模样。同事们早上查房时,会特地把窗帘拉开,让阳光多照一会儿;阿姨盛粥时,还会习惯性地多留一勺——那是刘老师在清醒时总喝不够的小米粥。
    有人说,老年医学科的故事总是带着伤感的底色,但刘老师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温暖不在于长度,而在于那些被认真对待的瞬间。她用两年的时光,教会我们如何用耐心对抗遗忘,用陪伴融化病痛,用爱为失智的灵魂搭建一座温暖的桥。
    现在,床边的呼叫铃再也不会在深夜响起,但我们知道,有些告别不是终点。就像每天清晨照进病房的阳光,总会先掠过25床的位置——那里,永远住着我们的刘老师,一段被爱盈满的时光。                    
    老年医学科不仅仅是一个诊疗疾病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大家庭。在这里,我们共同书写着关于缘分、机遇、真心与信任的美好故事。这些故事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老年医学科:刘霞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9-2010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 .All Rright Reserved 豫ICP备110065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