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午夜十二点,巡视病房的灯光在走廊里晕开朦胧光晕。一位正在接受乳腺癌放疗的中年女患者,侧身蜷缩在病床上,头埋进被单中,肩膀微微耸动,走近轻声询问,一句“没事”的回应里,声音却分明带着哽咽的滞涩。这无声的痛楚,如一道隐秘的伤口在夜色中无声蔓延。 追问之下,她才终于吐露心结——就在几个小时前,与丈夫和女儿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执。家人的误解与口无遮拦,令她感觉自己孤立于最亲近的人之外,如同被遗弃在情感孤岛。病痛已如重负压身,家人的疏离和无情更是在伤口上撒盐。在诊疗关键期,心理的负担竟沉重得几乎令她窒息,身体在物理放疗中前行,精神却似乎坠入了无助的黑暗。 在静夜中,我邀请她来到我们的办公室,成为这午夜孤岛唯一的倾听者,无需任何语言,只是提供一片安静而安全的港湾。她的委屈、愤懑、失望如决堤之水倾泻而出,言语间泪水潸然落下,当她诉至深处,那压抑的泪水夺眶而出,于是给她递上了卫生纸,将近5分钟的肆意发泄后,她的呜咽终于渐渐平息,呼吸也慢慢变得平稳悠长。接着她继续讲述着她的经历和对家庭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当情绪的风暴最终平息,她抬起头,眼中竟浮现出些许释然的微光:“谢谢你听我说这些,说出来,心里好受多了……”这一场倾诉,不只是情绪的宣泄,更是灵魂卸下千斤重担的喘息。 在肿瘤诊疗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心理的战场与生理的战场同等重要。癌症如惊雷轰顶,诊疗过程又布满未知与磨砺——双重压力下,焦虑与抑郁如影随形,甚至能削弱诊疗效果。家庭本是避风港湾,但家人自身的焦虑与沟通的隔阂,有时却会意外地成为患者额外的情感枷锁。当患者陷入“不被理解和关心”的泥淖时,其心理痛苦足以削弱对诊疗的信心与坚持。一次及时的疏导,胜过十剂沉默的药方;一次真诚地倾听,能融化隔阂的坚冰。那位患者午夜后心境的转变,正是心理护理强大效能的无声见证——它不仅能抚平情绪波澜,更能悄然提升患者面对病魔的内在韧性。 当晨曦微光透过窗帘,映在患者此刻安详熟睡的面庞上,昨夜的风暴已悄然退去。特鲁多医生“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箴言,在此刻有了最真切的回响。肿瘤护理的真谛,不仅在于精准执行医疗方案,更在于以专业与温度去看见并拥抱那颗在疾病风暴中颠簸的心灵。 午夜病房里那一次守护与倾听,绝非孤立的善举——它像一道刺破黑暗的光,以无可辩驳的力量昭示:心理护理绝非肿瘤诊疗中华丽的点缀,它是支撑生命尊严、激发康复潜能的核心支柱之一。在抗击病魔的征途上,唯有将心灵与身体一同悉心守护,才能为患者点亮穿越至暗时刻的希望之灯。
内三科:杜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