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济源人民的福音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一切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心脏的正常运行。可一旦心脏“乱跳”,那可就乱了套。心房颤动是老年人以及心脏病患者中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引起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患病者最大的危险,在于脑栓塞,即“中风”。 为预防房颤患者的脑栓塞风险,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终身口服抗凝药以预防血栓形成,许多患者由于出血风险大、不能终生耐受药物等因素无法坚持服药。 王大爷今年70岁,是一个地道的农民。6年前,他偶尔劳累时会出现心悸的现象,然后停下休息,症状就会缓解。期间,他曾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半年后停药。 近日,王大爷因为房颤到二院就诊,心内科医生刘凯接诊,诊断患者为心房颤动和心律失常。经过对病情的仔细检查、分析,心内科主任薛瑞璐决定带领团队为他尝试在心腔内超声(ICE)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 此手术在二院心内科乃至整个济源都尚未开展过,这是薛瑞璐团队的一次新探索、新尝试、新挑战。同时,他特意邀请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赵育洁教授,副主任医师胥良教授前来指导。 早上8点20分,心腔内超声(ICE)引导下,低射线、高效房颤一站式治疗:左心耳封堵+射频消融手术在济源二院导管室开始。 “战役“打响,赵育洁教授和胥良教授以及薛瑞璐团队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整个手术,历时3小时40分钟,于上午12点成功完成,毫厘不差,完美封堵。 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一次手术,既消融房颤,又闭合房颤病人血栓发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为房颤治疗加上“双保险”,也消除了患者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弊端,降低了患者卒中致残的风险,改善心功能,为患者提供了最佳治疗方式。另外,房颤“一站式”介入治疗费用要明显低于消融治疗和左心耳封堵术分次治疗总费用,有效地节约了医疗花费。 除此之外,传统的房颤射频消融术通过X射线对心脏进行透视,会使医生和患者不可避免的吸入一部分射线。对于患者而言只在手术时吸入射线,但作为医生却长年累月地被这些射线辐射。久而久之,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基于此,心腔内超声技术(ICE)应运而生,开启了房颤治疗的新篇章:零射线绿色电生理时代,让医生和患者免受射线的辐射。 ICE在业内被称为心律失常术中的“第三只眼”,通常用于复杂心律失常术中,实时分析心脏解剖结构、监测并发症、引导射频消融等,使医生在手术操作中能够最大限度避开敏感位置,避免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更安全健康。与此同时,此项技术在房颤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术中也在不断探索。 因此,ICE(心腔内超声)引导下,一站式治疗:左心耳封堵+射频消融手术,则是一种挑战。薛瑞璐团队,挑战成功。 患者的需求,就是临床创新的动力。一直以来,济源二院心内科在科主任薛瑞璐的带领下,坚定矢志创新、勇攀高峰的担当精神,发挥勤奋耕耘、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在专科建设发展的道路上孜孜以求。 办公室:孔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