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开往银川的G3190列车上,这名济源医生的做法帅爆了!
我们出生在愚公故里,
世世代代传承愚公精神,
坚守、担当、奉献……
用平凡造就非凡,用执着铸就责任。
第一例 刚出院就在车上犯病的患者

“列车上有人发病,如果有医务工作者,请速到5号车厢。”
在杭州开往银川的G3190列车上,一阵紧急广播突然响起,让所有人都精神紧张起来。
这时,在7号车厢里,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会主席、主任医师李永军和五官科主任许金中听到广播,急忙赶去。
在火车上出现病情,都是急性病,甚至是危急的。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他们能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尽管列车上人很多,他们还是加快了步伐。
只见一名中年男性,大约40多岁的样子,佝偻着身体,大汗淋漓,满脸痛苦的表情,不停地叫痛。
李医生急忙打开车上急救箱,现场组装听诊器,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腹肌有按压痛、反跳痛及肠鸣音,结合患者身边的病历及相关检查,他初步确定,这是一名梗阻性肠梗阻患者。
此刻,最佳的解决方式就是立即下车,就近医院治疗。
可是,患者却不同意,因为家在商丘,他这次出院后就想回老家治疗。本来住院的时候,有胃肠减压治疗,但是出院后,他自行把管道拔除,所以病情突然加重了。得知原委,列车长计算了一下,现在离商丘还有4个小时才能到达,一个尖锐的矛盾摆在面前,患者是否能坚持到站呢?
李医生先给外一科主任王向征打电话联系,把患者的相关情况详细说明,通过视频录制传输到微信上,王主任看后,考虑可以持续观察,并且交待患者禁食水及肠梗阻常规治疗。
跟王主任通过电话后,李医生又多了一些把握。然而,看见疼痛难忍的患者,李医生又想,让患者能少一点痛苦就少一点。虽然在列车上没有医疗设备和药品,作为一名骨科医生,也学过普外科,考虑到患者因为腹肌太紧,引起的剧烈疼痛,于是,决定运用徒手腹直肌手法救治。为防止意外,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有闪失。
就这样,列车上,一名医生赤手空拳为患者进行治疗。急腹症有很多不可控制的风险,医生参与就随时可能承担责任。
这一刻,李医生的做法与愚公精神相契合。愚公之“愚”,就在于他把别人不敢想,不愿做的事情扛在自己肩上,明知千难万险却义无反顾,历经千辛万苦仍不忘初衷。
慢慢地,疼痛症状逐渐缓解,两位医生为患者每半个小时观察一次病情,最终平安到达商丘站。
第二例:出去游玩突发腹痛的旅客

这时候,正值中午时间,李医生和许主任正在买中午饭。这时候,列车长神色慌张,匆匆忙忙跑来,说2号车厢有患者腹痛难忍,晕倒了。
说罢,列车长说,急症患者通常在列车上几个月才碰见一次,可是今天就连续碰见两例,真可谓惊心动魄。
这名女患者很年轻,与爱人一起出游。现在,如潮水般腹痛一阵阵向她袭来,痛苦万分。只见她背向车位,双手按压车座上,呈反张体位,爱人弓着腰双手护着她。
因为剧烈腹痛,当李医生检查的时候,脉搏细弱,很难触摸,脸色苍白,已经有疼痛性休克的迹象。仔细询问病史,得知高中也疼痛过一次,但是没有今天这么严重。又将月经史进行询问,排除宫外孕,高度怀疑是痛经。面对休克的紧急症状,采用药品治疗会承担很大的风险,责任的信念大于风险的承担,李医生还是决定给予解痉治疗,但是,列车上并没有找到合适的药品。
眼看患者腹痛不能动,反张力的体位又要一点一点耗尽患者的体力,现在能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缓解疼痛。
看着患者疼痛,李医生很着急,急中生智决定在特殊体位进行特殊手法治疗。征得家属同意后,他把手伸到患者的腰背部进行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悬空的反张状态逐渐消失,疼痛渐渐缓解!
在周围人惊异的眼神中,患者能正常躺着休息了。
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在火车上援手救人了,还记得去年在马路边,也有他救人的身影。
作为全国中西医结合疼痛委员,他体会到前辈们讲述在途中遇到疼痛患者,由于没有设备及药品而束手无策的无奈。为此,他潜心专研,不断精进,用特有的徒手治疗为多名突发疼痛的患者缓解症状。
李永军,作为济源人,既有医者高尚的职业使命感,又传承了愚公精神无畏无惧的责任与担当。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承担多大风险,他宁愿单枪匹马的冲在生命营救的第一线,竭尽全力用他的速度和医术在第一时间让患者缓解病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患者的“幸福指数”。
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解决病痛,提高生命质量,助患者回归美满家庭,你的奋斗终将伟大。
办公室: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