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哺乳期,乳腺癌!不要等到失去,才知道这些!
“怎么能是这个病呢?”
28岁,哺乳期,乳腺癌!这个诊断结果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被击中的小文(化名),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怎么会得了癌症呢?自己平素身体健康,生活规律,如今孩子还不到一岁,正处于哺乳期,生活一片美好,如今这些,竟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哺乳期,少不得经常关注自己的乳房。发现乳房有肿块以后,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乳腺炎”,这是哺乳期常见的疾病。小文发现乳房肿块后,吃了些消炎药,并未就医。
2个月后,肿块明显增大,触之有轻微痛感。
心里有些担心,小文经人介绍,找到了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王三学,他在治疗乳腺疾病方面有一定经验。
彩超检查提示:肿块呈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有丰富的血供。按乳腺疾病诊疗规范需要进行组织学穿刺以明确性质,为下一步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好在小文也当即表示同意。穿刺当时,王三学已经“心中有数”了,看着患者紧锁的眉头,略显颤动的身体、略显急促的呼吸,能感受到患者心中的恐惧。“别担心,病检结果出来之前,一切都还是未知数。纵使有特殊情况,当前也有多种治疗方法”。王三学不停地安慰着小文。
王三学主任第一时间收到结果:乳腺浸润性癌。沉默的三学主任思考了一阵,然后才给小文打电话:“病理科的同事说结果出来了,我暂时还没看到,你来医院一趟吧。”
尽管王三学已经很努力地注意自己的措辞,但是,“乳腺癌”这三个字实在太过刺耳、沉重。小文一时情绪非常激动。王三学要求小文来医院当面告知结果的用意即在于此,他害怕当头一棒会让患者想不开,作为医生,他不仅要为患者治病,更要安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平稳渡过确诊后的惊慌和迷茫,尽快投入到后续治疗中。
待小文情绪稍微稳定些,王三学为其详细介绍了病情,以及后续治疗的个体化方案,“知己知彼”,才能打败恐慌。目前,小文已接受现实,并积极进行下一步治疗。
主任的话
王三学在门诊上遇到过这样的患者:她们发现乳房肿块后,会选择到非医疗机构进行针灸、按摩等,试图通过这些方法来消除肿块,而这样做风险是非常大的!
如果是乳腺炎,不及时、规范治疗会导致炎症扩散、乳腺脓肿形成,甚至更严重;
如果是乳腺癌,这样做只会给肿瘤的扩散提供宽裕的时间,后果非常严重!
重要提醒:
女性朋友应于每月例假过后一周内做一次乳房自检,如果发现乳房肿物、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及时到医院就诊。首先确定肿块的性质,再进行下一步治疗。40岁以下女性每1-2年做一次乳腺彩超检查。
40岁以上女性,每年到医院进行一次乳房检查,每半年一次乳腺彩超检查,每1-2年一次乳腺钼靶检查。
同时建议女性朋友了解一些乳腺疾病的科普知识,掌握乳腺自我检查方法,养成定期乳腺自查习惯,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防患于未然。
办公室:赵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