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房颤,预防卒中”济源二院在行动

炎炎夏日,2021年6月6日我们迎来了第9个中国房颤日,为提高人们对房颤的认识,普及房颤防治知识,远离卒中和心衰。上午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心导管室医护人员一行在薛瑞璐主任组织带领下,来到济源市柿槟新村举办主题为“关注房颤 预防卒中”的中国房颤日大型义诊活动。
心房颤动,即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年龄增大发病率显著升高。房颤临床表现不一,可能完全无症状,也可能症状严重。房颤导致频繁住院、血流动力学异常及有关血栓栓塞事件显著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可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且卒中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可使心衰风险升高2倍;痴呆风险及死亡率升高2倍。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慢性心脏病以及其他因素影响,房颤全球发病率剧增。我国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约有1000万人罹患房颤。而且房颤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有报告预计房颤病人在超过60岁的人群可达到4%,超过80岁的人群里可达到10%。
临床显示,房颤最大的危害是导致心脏内易形成血栓,并易让血栓脱落,沿着动脉跑到大脑,就会发生脑动脉栓塞导致偏瘫脑卒中(俗称“脑中风”)。与非房颤患者比较,房颤患者脑卒中(中风)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5倍以上,致残率达25%,死亡率高达25%。对于那些年龄超过65岁,有脑中风病史或者高血压、糖尿病、心衰病史的房颤患者,发生率更高。此外,房颤患者心脏功能比常人低30%左右,可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心率快和节律不整齐,可使患者感到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昏倒。


市二院心内科薛瑞璐主任提醒大家,房颤不是一个仅凭感觉就可以自我判断的疾病,目前我国房颤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房颤的早期诊断率低,我国的房颤患者知晓率仅为40%;二是药物治疗不规范,房颤患者抗凝比例低于全球水平,约为30%,室率、心律控制药物应用不规范;三是新型技术普及不够,大部分集中于中心医院,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普及房颤消融手术的水平;四是房颤长期管理的欠缺,随访不足,长期治疗的依从性较低,此次房颤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百姓和医生共同意识到,房颤不容忽视。石小燕副主任介绍,目前,针对房颤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如果有明确病因所致的房颤,首先需要病因治疗,也包括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抗凝药物治疗。针对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包括导管射频消融术、外科手术消融治疗、电复律治疗。其中,导管射频消融术以安全、高效、恢复快、时间短成为临床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2000年,我院开始使用三维标测导管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房颤,手术成功率更是显著提高。济源二院关爱患者,并成立房颤射频消融术爱心基金,出院医保报销完后,还可享受2000元爱心基金补助,更好、更务实的为患者减少负担。
从房颤的规范化诊疗的角度来看,进行房颤综合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要真正做到规范化必须包提高早期诊断率、规范药物治疗、普及和规范新型治疗技术、开展房颤长期管理,因此市二院心内科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号召,致力成立房颤中心,更好的为我市房颤患者服务,降低复发率、致死率、致残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市二院心内科秉承大医精诚,救死扶伤之精神,努力为一方百姓解除心疾。
内一科:孙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