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象鼻子”,重享美食—— 吞咽障碍患者的福音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吃饭对于大众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然而脑梗死后遗症大多会导致患者吞咽功能障碍,需要长期的留置胃管、胃肠造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社会参与等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近日为解决这一难题,市二院外三科开展了护理新技术,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简称IOE技术。IOE的力量就是让他们丢掉所谓的“象鼻子!”。 赵大爷(化名)今年83岁了,半夜起床时因左侧肢体无力,不小心摔倒,急忙呼喊家人,家人发现后迅速来到市二院就诊,行头颅CT检查后,结果显示:双侧基底节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以“脑梗塞”收入我院外三科治疗。 治疗期间,发现赵大爷痰多,吞咽不好导致进食困难,决定给他下胃管,病情稳定后,护士长李燕想到之前外出进修学习时,学过IOE置管技术,这个技术可能更适合赵大爷。 没曾想,赵大爷百般拒绝怎么也不同意,李燕就开始向李大爷科普这项技术。 “大爷,您别怕,之前是在您鼻子里插根管,现在是把管子从嘴里插入至食管中段,然后通过食管的蠕动将食物带到胃里,更好的保存了您吃饭过程的完整性。这根管在您吃饭时放进去,吃完饭立即拔除,不像鼻饲还需要在您嘴里停留,很方便,也避免了食物反流引起的诸多并发症出现。” 赵大爷听了李燕的话后,开始尝试接受。他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鼻腔通气得到改善,呼吸顺畅。 第二天李燕上班后,赵大爷开心地告诉她:“护士,你昨天给我插了这个管后,我可以正常吃饭,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咽东西就难受,真是太感谢啦。” 当天晚上值班护士李真真、苗芳按照护士长之前教的,小心翼翼地独立完成了IOE技术。 第三天早上,护士长放心不下,毕竟是个新技术,早早地来到科室,发现夜班护士操作的非常好。 接下来的每一天,科室里的护士谁晚上值班,谁就给赵大爷下管,就这样,外三科的护士们基本都掌握了这项技术。 护士长李燕介绍说,赵大爷气管切开后,痰特别多,每次操作时,大爷都会喷痰,四处飞溅。喷到身上是常有的事,但科里的护士姐妹从来没有怕过,也没有嫌弃,耐心细致地给大爷下管。 你给我信任,我还你美味。一根小小的IOE管,不仅是技术与思想上的改革和创新,更加体现了外三科全体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的优质服务和人文关怀。让每一位患者在安心、舒心、放心中拥抱健康。
办公室: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