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的“工程师”——陈培亮
关于青春,他说奉献于医学事业无怨无悔;关于患者,他说要全心全意服务好每个前来治疗的患者;关于技术,他说技无止境,要精益求精,跟得上医学发展的步伐……他就是导管室的一名普通技师——陈培亮。

在其位,谋其责,他认真对待每一项本职工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操作与工作状态监控、图像信息采集处理、各种软件的娴熟运用。同时,陈培亮还具备处理设备突发故障的能力,导管室的核心设备是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附属及相关设备有心脏彩超、主动脉球囊反搏泵等高新设备,这对操作者的要求极高,稍不注意就会影响手术安全,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陈培亮对这些仪器如同对待亲人一般,经常进行细心检查和精心保养,及时发现隐患并排除,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并在术前负责监督检查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防护工作,为介入诊疗手术的顺利完成保驾护航。

他在岗位上发挥个人所长,辅助科室进行仪器的维修,每次维修都需要及时认真梳理与故障相关的设备工作流程,缜密判断,对可疑故障元件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确证损坏与否,安全、有效、快捷地排除故障,多年来为科室节约成本数万元,在平凡的岗位上散发着光与热。

科室有两台主动脉反搏泵(IABP),都是重症患者在用,无法撤机。机器突发故障后,陈培亮立即和厂家工程师联系,迅速确定出现故障的部位,得知需马上更换配件,又立即联系厂家,却被告知配件在国外,什么时候能到国内是个未知数。配件可以等,可是患者的情况不允许等,陈培亮想到可以和厂家协调借机器,谁知这也行不通。紧急之下,陈培亮只有自己动手,采取好相应安全措施后,他按照操作对故障部位一点一点进行修理,反复操作多次后机器终于能正常工作,既解决了当务之急,更确保了患者的安危。
自2016年11月我院胸痛中心成立后,介入手术量与日俱增,急危重症患者越来越多,而作为导管室仅有的一名技师,多年的加班早已成为家常便饭,繁杂的工作随之而来的是对家庭的亏欠,对亲人的愧疚。只要医院需要,患者需要,他从没抱怨过。
他忠诚于自己的岗位,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做到干一行专一行。对待工作积极主动,锐意进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同。他用执着和坚守践行着对医学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陈培亮说:“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医院比我辛苦的人比比皆是,岗位不同职责不同,导管室的护理人员,心血管内科、肿瘤介入科、神经内科等科室的手术医师们,他们都是放射线下的坚强战士!他们永远都是我的榜样!”
宣传科:李慧